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66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高迎泽,, 来源: 年份:2011
本文研究的内容有两个大的方面:一、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的句法表现及其影响机制;二、部分及物动词的去声别义所表现出的形态句法功能。上古汉语动词的及物不及物之分一直是一个难......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10
本文回顾了历代对《论语》中"老者安之"一句的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认为使动解释和被动解释都是不合理的,上古汉语中的"安"和现代汉语中的"安"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施受同辞一般认为属于"反训"的一种,被分为两类:句法的施受同辞和词义的施受同辞。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中首次提出"施受同辞"的概念,并举例进行了说明。但杨树达所说...
[学位论文] 作者:高迎泽,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11
第一章回顾了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的历史,指出了成就和不足。主要包括传统的分类、对宾语性质的关注、配价、及物性、作格动词和中性动词之别等内容。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几......
[会议论文] 作者:高迎泽, 来源:2013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本文初步回顾了汉语动词及物、不及物之分的研究历程,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参考Givón的方法和动词语义学的相关内容,对汉语动词的及物、不及物之分提出了...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洪波,,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11
从元末到近代,产生了不少虚词著作。影响比较大的如《经传释词》,阮元说:“恨不能起毛(苌)孔(安国)郑(玄)诸儒而共证此快论也。”(《经传释词》阮序)再如《词诠》首次运用语...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 张瑾,,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本文考察了三个动词"观"、"视"、"听",主要内容是将这几个词读去声与非去声时句法表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它们读去声时都表示和读非去声时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去声别义起码有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 任旭,,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在语法研究中,焦点和信息结构都很重要,但二者经常纠葛在一起,致使很多问题无法厘清。本文通过引述、对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信息结构并不是截然地分为旧信息和新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张瑾,高迎泽,,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汉语的动词分类,包括上古汉语的动词分类,一直是在《马氏文通》开创的传统模式下进行的。动词一般根据能不能带宾语被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但这个分类并不彻底,在实际...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张瑾,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传统上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句话的解释分歧颇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攻”的意义是“攻击”还是“攻治”.“也已”的“已”是动词还是语气词。本文从句法分析的角度说明:“攻乎......
[会议论文] 作者:张瑾, 高迎泽,,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以逻辑为研究普遍的思维规律与正确推理的学问为出发点,通过历史梳理,试图搞清楚因明与印度逻辑以及佛教逻辑之间的关系,这对认识因明的学科地位、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都...
[期刊论文] 作者:冯月季, 高迎泽,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年份:202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和发展依赖于对具有共享意义文化符号的接受和认同,文化符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集体记忆的表征和载体,能够形成民族向心力;文化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形成民......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 宋梦潇,,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9
孔子学院自2004年创办以来,在中外人文传播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孔子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自身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困境。面向...
[期刊论文] 作者:孙志璞,高迎泽,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视觉文化具有现代公民社会中的公众文化与平民文化性质,在这种文化态势下,文学的边缘化显然具有某种文化转型上的必然性,并表现出从属于视觉文化的“图说”化趋势。这使得文学终......
[期刊论文] 作者:高迎泽,孙亚楠,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闻”在上古有平声和去声两个读音,去声的“闻”除了表示名词“名声”“声望”义外,还可以作动词.去声“闻”做动词用时表示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大多数人认为表示“被动”,有些人认为表示“声著于外”,近来有人还认为属于“达及态构词”.通过分析会发现,去声......
[报纸论文] 作者: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冯月季 高迎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20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