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4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2009
《名医类案》作为一本医案类书,选录的医家医案众多,体现出了医家深厚的理论造诣,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若能将某一医家的医案进行仔细梳理,可为了解、学习及研究医家的学术经...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年份:2019
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是重要的药学历史资料。上海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版本丰富。本文以《上海县志》为例,总结整理了明清至民国时期上海县的常见药物与偶见药物,以及药物出...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18
明代医家胡慎柔所著《慎柔五书》中记述了不少误治医案,其中半数为痛症医案。通过分析可知,误案的成因涉及到诊法、辨证、治疗3个环节。疏于四诊、辨证失误或治疗不当均可引...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4
举例分析《名医类案》中辨证致误的医案,有不辨体质、时令、标本、外感内伤、证候真假、脉证取舍失当等不同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上海地方志 年份:2019
地方志作为记录某一地区(行政区域)自然和社会情况的文献,记载着某一地方的政治、经济、自然、文化、历史和现况,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也为医学的研究提供了证据。通过整理民国...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0
从文理及医理两方面对《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足生大丁”的“丁”与“疔”在文字上的联系与在内涵上的区别扣以探讨,认为“足生大丁”之“丁”理解为“痈疽”较合理“丁...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9
《名医类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由明代医家江瑾、江应宿父子经20年撰辑而成.辑录了明代以前及明代诸医家的医案.还有江氏个人临证验案共2400余则。江氏父子精心选取医......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04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由明代医家江瓘、江应宿父子经20年撰辑而成,辑录了明代以前及明代诸医家的医案,还有江氏个人临证验案共2400余则....
[学位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年份:2017
本研究以清代江南名医对脾胃病证的辨治经验及学术思想为研究内容,参考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九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
[学位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年份:2007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是《内经》中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经文,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由于“足生大丁”的“足”字的理解歧义颇多,而“丁”字的训释却比较简略,《内经》亦未对......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年份:2019
摘要: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是重要的药学历史资料。上海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悠久,版本丰富。本文以《上海县志》为例,总结整理了明清至民國时期上海县的常见药物与偶见药物,以及药物出产、使用等相关概况。上海地方志中的药物记述,呈现出连续纂修、体例不断改进、内容逐步......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份:2010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通过举例分析《名医类案》中由于四诊致误的误治医案,强调四诊的重要性以及相互之间要紧密结合不可偏废。...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胡菲,,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17
陈邦贤是我国著名的医史学家,在儿科领域亦颇有建树。从中西汇通科学育儿、普及学校卫生干预措施、采集儿科外治验方等三方面介绍了其育儿思想及儿科诊治经验。陈邦贤所作的...
[会议论文] 作者:鲍健欣,叶进, 来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献与流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学术大会 年份:2016
噎膈自古就是难治病证,历代医家均有颇多论述.清代医家对噎膈的认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本文试从病因病机、辨治经验等方面作一探析....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 张玉萍,,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6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高梁之变,足生大丁”是一句为人们所熟知的经文。历代医家对“足生大丁”的注释,可以反映出医学发展和人们认识疾病的过程。本文仅就其在不同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袁久林,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19
通过整理民国时期上海县志中的医学人物资料,可知地方志对于医学人物的著录方式相对简略固定,主要从出身背景、从医动机、习医经历、医疗事迹、医学著作等方面着手组织材料,...
[期刊论文] 作者:鲍健欣,张玉萍,,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06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之“丁”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字形音义在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加以考证,展示其意义丰富的一面。“Sorghum change, foot Liding Ding,” the “D”...
[期刊论文] 作者:邸若虹, 鲍健欣,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1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