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7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1995
锆石从晶体中心至边缘的两种成分变化趋势与成因有内在联系。岩浆成因锆石从中心至边缘具有ZrO2含量及ZrO2/HfO2值下降,HfO2和(UO2+ThO2)含量上升的特征,而变质成因锆石则与此相反,本文论述了它们的成因及成......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9
笔者认为地球的外地核中存在大量的生热元素U和Th,它们正是驱动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包括板块运动的主要动力。按照地震波资料,地球内部最热的地区在太平洋中部,地磁资料表明地...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来源:涂料工业 年份:1992
本文提出了钛液的反应水解法。该方法无须外加晶种,通过常压下钛液直接升温沸腾水解,制备金红石型或锐钛型钛白,简化了钛白生产工艺,且提高钛白产品着色力。研究了反应水解法...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0
大量研究表明,来自地幔深处的岩石及其中的包体具有异常高的惰性气体,(Minoru et al.,1983),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它们的分布存在规律性。总体上,太平洋中的热点火山岩中的He含...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1999
王鸿章(1990)通过行星质量与光度关系的研究得出,地球及其它大行星核部存在核反应,正是这种核反应提供了地球的主要热能,而不是通常所指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能。前寒武纪岩石中...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李惠民,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98
通过对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的微区喇曼光谱研究,揭示出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在喇曼光谱峰强度上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岩资源民因锆石出晶体核部至边缘喇曼峰强度......
[会议论文] 作者:鲍学昭,李惠民, 来源:第二届全国矿物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王亚烈, 来源:非金属矿 年份:1994
将经钛水解后的废液(含10%-20%H2SO4)处理过的煅烧产物(滑石或高岭石)加入钛液,在晶种的诱导下,升温沸腾水解,生成偏钛酸H2TiO3再进行煅烧,可获得着色力很高的含有10%-30%顽火辉石或莫来石粉末的钛白产品,该法生......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 甘晓春,,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1996
本文通过透射显微镜、电子探针和喇曼光谱微区分析,对福建建阳县麻源群大金山组斜长角闪岩中两组锆石进行了成因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年龄为2300Ma±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关雅先,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1992
通过对偏岭石和相应煅烧高岭石的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偏岭石同煅烧高岭石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偏岭石中不存在非晶态SiO_2相,其中Si—O_4四面体同Al—O_6八面体是相互聚合...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陈松年,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1996
本文从锆石晶体形态,环带及晶体从核部于边缘的成分演化等特点,论述了中国最老(38亿年)两个锆石样品的岩浆成因属性,并发现它们的母岩在成因上存在差异,鞍山花岗靡棱岩是地幔或地幔来......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陆松年,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1995
本文对内蒙古上、下集宁群、河北桑干群紫苏花岗岩及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形态、环带及成分分布的研究,发现这些岩石中存在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的锆石,论述了这两种锆石的成因矿......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张阿利, 来源:岩石矿物学杂志 年份:1998
本文论述了在含挥发份和贫挥发份条件下U、Th的迁移行为及其对地球和行星演化的影响,并阐述了造成地球独特地质演化历史的原因。提出U、Th在地球中的迁移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地壳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关雅先, 来源:地质实验室 年份:1995
通过矿物谱学的方法对放大50号金伯利岩管中不同晶形金刚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晶形金刚石中杂质种类、含量及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发现N杂质中有“N≡N”结构形式,且随晶体......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吴昌华,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1996
本文用电子探针对岩浆和变质重结晶锆石进行了成份分带的研究,结果表明,变质重结晶锆石具有从晶体中心至边缘P2O5含量增大的特点,可作为它们的成因标型特征,岩浆锆石则P2O5含量变化不稳定......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陆松年,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1997
计算了变南成因和岩浆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的平均离子半径,发现它们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作者认为这种规律性同锆石结晶时岩浆或母岩的温夺条件变化密切相关,论述了用锆石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关雅先,王公庆, 来源:地质实验室 年份:1992
通过可见一紫外及红外光谱与电子探针分析,对旅大金伯利岩中不同颜色镁铝榴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Cr^3+和Fe^3+的吸收带及Fe^3+离子的电荷转移吸收带对镁铝榴石颜色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李惠民,陆松年,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98
通过对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的微区喇曼光谱研究,揭示出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在喇曼光谱峰强度上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岩浆成因锆石由晶体核部至边缘喇曼峰强度逐......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陆松年,李惠民, 来源:地质找矿论丛 年份:1997
计算了变质成因和岩浆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的平均离子半径,发现它们的变化存在规律性,作者认为这种规律性同锆石结晶时岩浆或母岩的温压条件变化密切相关,论述了用锆石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鲍学昭,关雅先,王公庆, 来源: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本文对旅大地区金伯利岩中三个世代铬尖晶石进行了穆斯堡尔谱研究,结果表明晚期结晶的第三世代铬尖晶石不仅Fe~(3+)含量高,且有部分反尖晶石型结构特征,即Fe~(3+)可同时存在于八面体和四面体结构位置中,并确定了它们的穆谱参数,通过对金伯利岩中三个世代铬尖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