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523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8
自1958年以来,我在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在每篇文章的投稿、修改和刊出的每一环节中,都能体会到编辑部对办杂志的严谨作风、一丝不苟的精神,这种优良的作风并没有因为编辑部几...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6
实验在氯醛糖麻醉、去缓冲神经、用三碘季铵酚麻痹和人工呼吸的86只猫身上进行。应用自功率谱(autosperum)和相干分析法(coherence analysis)证实了大脑额-项叶电活动(EEG)和心下交感神经冲动(SND)之间明显相关(34/44例)。SND活动落......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荪, 来源:重庆医药 年份:1982
本文对腹痛发生的生理基础作一简要的阐述。一、腹痛的性质与产生腹痛属内脏病范畴。但一部分腹痛并非真正来自内脏的病变,而是由于紧贴腹腔脏器的腹膜受刺激的结果。This a...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荪,, 来源:四川医学 年份:1984
脑诱发电位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一项重要方法,它与脑电图配合可为研究感觉神经通路的机能解剖、传导机能、机能定位和大脑综合机能提供新的探索途径,还可作为感觉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 黄仲荪,, 来源:针刺研究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黄仲荪, 来源:针刺研究 年份:1994
本实验在30只氯醛糖-乌拉坦混合液麻醉的Wistar系大白鼠上,观察了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及脑缺血后电针“合谷”穴对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黄仲荪,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1996
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探讨针刺双“合谷”穴对缺血性脑梗塞大鼠大鼠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示针刺可使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减......
[期刊论文] 作者:钟声, 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88
本实验在75只家兔身上进行。观察了腹部迷走神经及内脏大神经传入冲动在延髓投射的分布、潜伏期及反应型式等特征。结果表明,腹部迷走传入冲动相对集中地投射在孤束核(NTS)及其附近区域,并呈现基本对称的双侧性投射。测定了254个延髓细胞的反应潜伏期,平均值为257......
[期刊论文] 作者:苏军达,黄仲荪, 来源: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1
68只家兔观察了电刺激颈迷走神经(CVN)中枢端、孤束核(NTS)、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和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对肾交感神经放电(SND)和血压(BP)的影响。结果表明,CVN、NTS背内...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晶,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0
本实验在67只家兔身上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孤束核(NTS)前后刺激腹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中枢端对血压的影响,以及刺激这两种神经中枢端对 NTS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苏军达,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6
实验在63只戊巴比妥纳麻醉、制动和人工呼吸条件下的家兔身上进行。刺激颈部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CVN)引起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RSND)抑制反应,抑制时间为:3.6±0.18s。这种抑制时间的长短与动物当......
[期刊论文] 作者:罗勇, 黄仲荪, 徐晨,,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1996
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塞,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定量探讨针刺双侧"合谷"穴对缺血性脑梗塞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提示针刺可使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正】 电针可以促进腹部手术后病人的全身状态、胃肠功能的恢复已被很多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对其效果的评价不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多由于不同麻药及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等因素...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89
用窦胃部电活动的两种波形——束状波和慢波作为胃运动功能指标,观察了电针对胃电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足三里”穴对清醒家兔胃电表现调整作用,并促进药物麻醉后胃电活动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年份:1997
实验用家兔36只,采用低频和高频电流刺激颈部迷走神经中枢端,建立迷走-减压和迷走-升压反射,两种频率电刺激均导致肾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减少。以迷走-血压反射和迷走-交感反射为指标,连续......
[期刊论文] 作者:陈勇跃,黄仲荪, 来源: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1
55只家兔身上应用电刺激和微量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观察了蓝斑核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并采用记录细胞电活动的方法了解了蓝斑核和孤束核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刺激或化学兴奋蓝...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7
在戊巴比妥纲麻醉兔,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在同侧孤束核区可记录到一个由三个子波组成怕复合电位。它们的潜伏期分别为6.8±0.6ms(P1),25.8±4.2MS(p2和89.1±2.7ms(P3)。这可能代表不同性质的迷走传入......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生理学报 年份:1997
在18只轻度麻醉、去小脑、肌松、人工通气的家兔身上,采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蓝斑(LC)单位活动和头端腹外侧延髓(RVLM)向LC投射的一些电生理学特征。记录到108个LC单位,其中93个单位表现低频、规则的......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跃,黄仲荪, 来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年份:1997
目的:研究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兔蓝斑(LC)对动脉血压(AP)和肾交感神经传出活动(RSA)的影响.方法:电刺激LC,LC微量注射LGlu、盐酸吗啡、GABA、电解毁损LC,记录AP和RSA.结果:电刺激LC和LC注射LGlu均引起AP升高(分别为135±03vs195±0......
[期刊论文] 作者:费汝为,黄仲荪, 来源:生理科学 年份:1983
实验共用猫23只。先进行无菌手术,包括腹膜后内脏大神经埋藏刺激电极和颅骨上安置固定微电极推进器基座。摸索出电极垂直插入延髓内侧网状结构的颅骨表面位置、角度和插入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