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4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中国发展的文化根基,它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知识智慧和价值追求等多个构成维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社会现代转型进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吉林医学 年份:2012
目的:观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西医常规加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ACEI抑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2
学科之间的渗透、整合是本世纪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实现学术昌盛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也必须顺应学术发展的潮流,走学科整合之路....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2
《山海经》对北方地区土著居民形貌的记载,多有生理器官缺陷的展示。这种缺陷有三种类型:一是身体器官发育不足,二是某些器官数量不足,三是有的器官未能生成。《山海经》对北方边......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2
委蛇本指蛇精,是泽神、雷神,与齐文化的关联尤为密切。先民对委蛇恐惧而又崇拜的心理.在蛇的甲骨文字形结构、语词意义和神话传说三个方面都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先民对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0
【正】 儒家重华夷之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学术界已成定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样存在这种观念。他曾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9
祸福相倚、吉凶无常观念在汉代文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并且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贾谊、司马迁都有这种倾向。汉代文人在慨叹吉凶无常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生命运比较确定的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0
先民以朴素的直观面对世界,日月运行是计量时间的尺度,同时也是激发奇思妙想的神秘对象。日月神话积淀了先民的时间观念、生命意识,并形成稳固的思维定势,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汉代文学形成了大体明确的自然分工,颂和箴服务于润色鸿业以及讽谕,而戏谑文则主要用于娱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颂体的表现对象不断扩大,而创作箴体作品的风险也在增加。戏谑文是君......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时期普遍存在优伶热。一方面是优伶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士人,都出现向优伶趋近的倾向。这两种趋势的汇合,促进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再度与音乐、戏剧联姻,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新的基础上向综合艺术回归。本文不同于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楚辞虽然是楚文化的产物,但它反映的却有东夷文化的空间观念。东夷族以东和西作为基本方位,楚辞作者在对空间方位加以调遣时,东和西也处于主导地位,抒情主人公基本是沿东西方向邀游.除此之外,楚辞是以东夷的空间方位作为神灵活动的背景,在列举四方的边缘时,沿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道家之书,其辞难知,司马谈已感慨系之。《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经典,是一部精心构思之作。深入探讨《老子》一书写作时遵循的逻辑顺序,展开体系过程中的结构安排,无疑有助于对《老子》思想的全面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杨公骥师,河北正定人,1921年生,1938年在陕北公学参加中国共产党,时年17岁。1946年任东北大学(本校前身)教授,曾同时在中文、历史两系任教研室主任。1948年秋,发掘吉林市西团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监发表《报告书》。......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6
【正】《庄子·天下》篇是一份重要的学术史资料,历代对它讨论颇多,不少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确有继续深入探究的必要.最近,李叔华同志在其所撰《〈庄子·天下篇〉...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2
【正】 中国古代有关雷的神话甚多,分布地域很广。但是,如果加以梳理,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初期的、原始的雷神话基本都是出自东夷,产生于夷人居住的东部地区。只是到了后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民族融合时期浓厚的歌舞游戏风气,使某些娱乐性的古俗得以保留、复活,使本来庄重的典礼变得轻(?) 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社会氛围和历史环境,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娱乐功能。它促...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4
先秦两汉文学中出现的伐树折枝事象,往往渗透文人的生命理念。人们是从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出发去沟通人和树,用生命能量转换的观念去表现从树木到器具的变化。在出现伐树折枝事象的作品中,有的是表现道家的生命观,有的是展示儒家的价值观,尽管立足的基点不同,但都表现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