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6
随着世界料技革命的发展,文艺研究方法的变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文艺研究,文艺批评方法论的变革大致上包含着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借鉴现代西方批评流派的具体方法来改变文艺批评方法的单一化。从1978年以来,有些同志逐步把国外各种批评流派介绍进来。有些......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86
【正】 “争鸣”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因为学术是在“争鸣’中前进,真理是在“争鸣”中发展的。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但是,不知从什么...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2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那末,“味”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人们大多是从认识内容的角度来理解艺术的“味”的内涵,认为艺术的“味”就是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或多义性,是与艺术的情感内容和意......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3
【正】 当我们叩问“艺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首先是把艺术看成一种抽象的范畴,还是把艺术看作活生生的感性存在?我们是在寻找一种恒定不变的艺术定义,还是对现存的艺...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92
“图式”是从康德和皮亚杰的哲学著作中借用来的概念。作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不仅是认识活动的中介,而且是一切对象活动,包括审美活动的中介。“特征图式”则是艺术作品的形象形式的特征与人类的心灵图式的契合物,是审美主客体......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2
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味”并不是、或主要不是作品所传达的语义内容,而是来自作品“结构”所产生的意义。艺术作品的意义可分成“指称意义”、“逻辑意义”、“结构意义”三个层次,前两者是艺术形象的语义内容,是认识活动的产物,因而它所提......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年份:1985
argues that artistic ap- peal is in essence a general aesthetic effect,which is generated by the complicatedfunctional systems of a literary work;it is not a pu...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读书 年份:1985
一、时空慨叹千古情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关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心理背景,许多文章都进行了介绍、分析。这种分析对这首诗起着还原的作......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形式表现”为特殊内涵的创造性活动。所谓“形式表现”是指在形式创造和观照中进行的人的生命本质力量全面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它包含三个层次:一是由生物性的节律感应引起的生理能量的表现;二是由心理结构与审美形式的同构契合引起的情感和潜......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1986
【正】 人类似乎有一种怪癖,总是喜欢对万事万物穷根究底。他们竭尽心智,最后却常常发现自己追究的原来是一个千古之谜,换来的是永恒的困惑,但是人类却在这种痛苦的精神历程...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1985
文章认为,阿 Q 形象诞生六十年以来,发表过的有关评论恐以百计,但是在阿 Q 是什么性质的典型,阿 Q 主义的来源,阿 Q 典型的意义等问题上,论者“见仁见智,各执一隅”。但是这...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84
本文认为,艺术魅力本质上是文艺作品的复杂功能体系所产生曲综合美感效应。它不是纯粹的对象的客观属性,而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审美关系的产物。魅力产生的内在根据是文艺作品的美学结构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对应。艺术魅力作为艺术认识的一种表现,它的实现是......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倍中曾说过:“作者的观点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的这个著名论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有些人看来,艺术是形象化的政治宣传工具,作者的观点表达得越明白,不是更能发挥艺术的宣传效果吗?为什么偏要把观点隐蔽起来让读者去......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5
三十多年来文艺战线的风云变幻昭示着一种令人困惑迷乱的局面:各种具体的文艺主张不管它们的对立多么尖锐,一概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理论前提出发,它们都毫无例外引经据典,证明自己的主张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解释.比如,写真实和写本质、干预生活和干预灵魂、题材决定......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85
【正】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经引证大量材料,论证文艺欣赏中美感与悲感相伴而生的现象。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切身经验:好的作品(尤其是优美抒情的乐曲)往往容易使人产...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5
艺术作品与一般的意识形态作品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存在。区分这两种不同的存在,是认识艺术本质的关键。那末,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其载体的性质和意义不同。艺术作品与意识形态作品都具有感性物质形式,但在意......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本文试图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艺术魁力的复杂现象作出新的探讨,认为艺术魁力是一个发生学的概念,它不是文艺作品的纯粹客体属性,而是审美系统运动的产物,它的实现是一个生成的...
[期刊论文] 作者:林兴宅,, 来源:读书 年份:1986
八十年代的中国大地正在发生一场不同寻常的悄悄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发展必然经历由大胆的开拓性行动向自觉的理论形态升华。在这种历史运动过程中,我们的哲学、经济学、政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