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6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曹淑华,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3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质量和效果,对区试中较常遇到的参试品种适宜区与试验地点的分布,栽培技术与品种良法配套,主要考核指标与综合性状,对照品种及其种子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奕松,黄仲青,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8
采用低棚深沟肥床旱育秧的技术,培育迟中稻中大苗。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在夏季高温多雨条件下,省工节本地控制苗床温湿度,以利于秧苗旱育生长。旱育秧的叶龄、苗高、干重和单株分蘖......
[期刊论文] 作者:魏凤珍,黄仲青,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进行中粳稻分蘖穗率对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粳多穗型品种西光和大穗型品种农林286分蘖穗率分别为25.7%~93.2%和8.2%~90.3%,其分蘖穗率(X)与稻谷产量(Y)间呈显著正相关;分蘖穗率达70%以上显著增产......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李奕松,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8
我省人均淡水资源只近全国人均的一半,世界人均的八分之一,江淮过境水量虽多,而水利工程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求,旱年受制约更大。因此在加强水利兴修的同时,必......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李奕松,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1997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栽”是我国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两项节本高效栽培技术。近年各地试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旱秧”与“抛栽”可优势互补,节本增产增效显著。旱育秧比水育......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李奕松,黄仲青,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9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MINQUE(1) 法对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进行分析,揭示了生态环境效应、处理组合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作物产量等目标性状的影响;解决了长期困惑作物栽培试验的非平衡......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对杂交中稻协优 63进行旱作膜秸覆盖处理 ,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旱作膜秸覆盖处理间的库、源效应有显著差异 ,它与稻谷产量呈正相关。以够苗期为界的膜秸接力覆盖处理比不覆盖...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蒋之埙,雷伯贵,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0
我省淮北地区位于北纬32°24′—34°37′之间,在亚洲大陆的东部,临近太平洋,兼受干冷、暖湿气流影响,光、温、湿等气候条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杂交水稻光合生产与光、温、湿...
[期刊论文] 作者:陈现平,蒋之埙,李志祥,,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6
我们在玉米高产育种的理论探讨中,曾对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等进行过分析,掌握了其遗传动态。但对高产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仍没有数的概念,本研究通过性状相关及通径方析,...
[期刊论文] 作者:杨惠成,黄仲青,蒋之埙,王相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阐述了2003年安徽早中稻花期热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总结了早中稻花期热害的防御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杨惠成,王相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4
根据大面积现场调查、天气及气候等资料,论述了安徽江淮稻区2003年早中稻花期持续高温的特点、花期热害的特征及其防御途径,并探讨了中稻花期热害的气温指标、花前耐热锻炼等...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蒋之埙,李奕松,黄正来,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2
优质中粳西光由安徽农业大学从日本引进育成,米质可达农业部和国家一级优质米各项指标,1993和2001年均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米品种,适于沿淮稻区早午季茬栽培,良种良法配套,单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敏华,黄仲青,翁霞珍,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0
皖中南亦即安徽淮河以南地区(30~33~0N),是单双季稻交界地带,“一季中稻热量有余”的单季稻田近一千万亩,发展再生稻大有潜力,近几年已发展了几万亩。各地大面积种植和试验结...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魏凤珍,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0
通过播栽密度和施氮方式两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产量构成 4因素中 ,每穗颖花数是左右库限制型中粳品种西光产量的首要因子。稀播少本栽比密播多本栽平均每穗颖花数增加 3 9.7...
[期刊论文] 作者:李奕松,黄仲青,蒋之埙,何方,朱庆森,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2
研究了不同覆盖物、施氮量、施氮配比对旱作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可通过增加施氮量、提高穗肥比例来增加齐穗后叶片、根系中氮素和磷素的...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杨惠成,李冰,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2000
本模式在选用良种基础上 ,将“抛栽”与“深沟低棚肥床旱育秧”、“旱、湿、浅、蓄节水灌溉”、“基肥补磷增钾 ,追氮少 (不 )攻蘖增施穗肥”、“草虫病害综防 ,适时适量对症...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蒋之埙,谷元山,陈瑞序,张北群,,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89
安徽中南部热量资源“双季稻不足,一季稻有余”地区有稻田近100万亩可发展再生稻。50年代前有蓄留再生稻的长期历史,但一般靠天收,亩产仅几十公斤,推广双季稻后向乎绝迹。近...
[期刊论文] 作者: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薛贞德,刘长巧,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3
1990和1991年在芜湖和舒城两地选用秀水664进行双季晚粳秧龄、密度和每公顷施氮、磷、钾量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五因素对产量及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黄正来,刘晓玲,李奕松,蒋之埙,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1995
采矿塌陷是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要原因之一,塌陷区复耕可保护耕地和环境,增加矿区供给。塌陷后种植条件恶化程度与塌陷深度和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等有关,可分为常年......
[期刊论文] 作者:黄仲青,蒋之埙,李奕松,刘长巧,薛贞德, 来源:安徽农学院学报 年份:1992
选用8B40和早秈213进行双季早稻秧龄、亩穴数和施N、P、K量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五因素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影响极显著。用二次回归方程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