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3
郜元宝的论文集,收录了他近十年关于文学创作与批评、文学史和思想史、海德格尔存在论语言观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的思考成果,集中展现了他的价值取向和批评品格....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暴风骤雨》是周立波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它跟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土改小说的坚实基础,也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长篇创作的经典之一。在党的文学观范畴...
[会议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 年份:2004
新疆文学在以往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是被边缘化的存在,人们往往在评介其发展走向及其相关内涵时,多以边地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中国西部文学予以指称。这样一些名称,尤其是...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6
近来,最令笔者愉悦的事情莫过于阅读李向东、王增如先生写作的《丁玲传》。该传上、下两部,五十余万字,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通读全书,我的感觉是:这不...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6
本文主要探讨集体创作方式与后期延安戏剧创作意识形态化形成的关系问题。指出:集体创作方式在后期延安戏剧运动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和表现;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文学研究界应该重返延安文学场域,力求对延安文学有所全新的理解。对“延安文学”的命名、延安文学的性质以及延安文学的复杂性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5
民族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中是一种富有统摄力的意识形态,其向阶级一民族主义的转换是把延安文学观念推向“党的文学”观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党的文学”是...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开放时代 年份:1999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出版了众多的名人传记.对于名人人生历程及其思想资源的梳理与整合,永远是学人们的一件庄重严肃义不容辞的事情,因为他们本身即是体现了民族文化乃至...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5
本文认为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有必要对延安文学进行全新研究与深入探讨 ,延安文学研究本身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有待高度关注的问题。延安文学本质上是一...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20
鲁迅有否在1920年代末经历一番彻底的思想转变,这在左翼文化界是存在争议的。在左翼内部,最先对鲁迅思想前后“转变”的说法予以明确抗议和声辩的是王任叔,其次是雪苇等人,而他们在鲁迅“转变”问题上的观点是不同程度地通向胡风的。胡风对于鲁迅“转变”问题的......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周扬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品格独立性,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研究其当时文艺思想的构成可知:其一,“深入生活与超越生活”是对...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5
本文认为,在话语的终极指向上,延安时期的工农写作并不是真正原生态的'工农写作',它仍然只有可能成为一种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所导引和规训的意识形态化写作,并且也只...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7
考察迄今为止的鲁迅接受史,热爱鲁迅的知识分子几乎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刻,都能在鲁迅这里找到思想和批判的资源:鲁迅仿佛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思想宝库,成了一个永不枯竭的...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张永泉的鲁迅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品格,并且以其对于鲁迅的执著探讨而显现出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启蒙小说。它既是对“五四”时期个性主义与人类主义思潮的回应 ,也是对鲁迅自身早期思想的一种创造性承续与发展。《狂人日记》更是一篇寓言...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在1940至1950年代的左翼文化界,研究者对《野草》及鲁迅思想的理解存在着一致和分歧。其分歧主要表现在:是否敢于承认鲁迅于创作中呈现出思想消极性和矛盾性;这一思想消极性...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07
“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这种理想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相结合,导致在文学上形成了一种伪浪漫主义,促使当时的文学创作最终走向了...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
[期刊论文] 作者:袁盛勇,,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6
“民间”的薏识形态化在延安时期是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它在更高意义上改写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形图。人们在考察延安文学中的“民间”要素时,往往忽略了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和政权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