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2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振风,李荣,郑世清,琚彤军,张战锋, 来源:陕西林业科技 年份:2003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制图等一系列工作,对榆林薛涧项目区植被、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水土保持生物防护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普灵,郑世清,琚彤军,王栓全,徐勇,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07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
[期刊论文] 作者:徐学选,刘普灵,琚彤军,史新合,宇苗子,,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2012
黄土高原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必将对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其流域尺度的水文效应对理解生态环境响应尤其重要。通过对延安燕沟流域1998-2010年的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及...
[期刊论文] 作者:连振龙,刘普灵,陈翠红,琚彤军,申震洲,,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08
分析了延安燕沟流域近年来的降雨观测资料以及野外人工降雨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燕沟流域年均输沙量比治理前的1997年减少了80%以上。在造成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中,降雨因素影响约占30%,而以植被建设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影响约占70%,证明植被恢复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占有......
[期刊论文] 作者:琚彤军,田均良,刘普灵,李雅琦,张梅花,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1999
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小区试验,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手段,进行了运用REE 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示踪元素条带施放法研究土壤侵蚀,可定量分析黄......
[会议论文] 作者:刘普灵,田均良,琚彤军,徐学选,徐勇,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田均良,刘普灵,李雅琦,琚彤军,张梅花,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1996
讨论了西藏高原36种元素的植物含量水平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利用吸收系数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定量描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西......
[会议论文] 作者:刘普灵,徐勇,田均良,琚彤军,徐学选,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5
本文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琚彤军,刘普灵,王栓全,徐学选,史新合,,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7
利用模拟降雨在降雨性质上的可控性优势,分析了在黄土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坡面土地利用方式(林灌地、封禁荒草地、弃耕农地)的产流产沙动态过程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在降雨......
[期刊论文] 作者:琚彤军,刘普灵,徐学选,王栓全,史新合,, 来源:泥沙研究 年份:2007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次降雨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主要地类坡面水沙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降雨因素与产流产沙过程的关系,并对林草植被的水土保持机理做了有益探讨。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刘普灵,田均良,周佩华,李雅琦,琚彤军,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1997
作为研究土壤侵蚀垂直分布的一种新方法,较详细地描述了稀土元素示踪法的原理与操作技术;通过实例说明了诸如示陈元素的选择原则,施放量的计算,施放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实际应用中......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普特,周佩华,武春龙,郑世清,李雅琦,琚彤军,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1997
基于土壤侵蚀REE示踪法的技术需要,对全坡长小区细沟侵蚀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野外实地量测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表征细沟侵蚀形态,强度的三个参数,即细沟平面密度细沟平均......
[期刊论文] 作者:申震洲,刘普灵,杨明义,谢永生,姚文艺,李勉,连振龙,琚彤军,,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07
在观测年度气候条件下,坡面产流初始阶段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试验期间的三次降雨片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量的71%、48%、49%,表明坡面侵蚀处于片蚀-细沟侵蚀演变的初期阶...
[会议论文] 作者:刘普灵[1]郑世清[1]琚彤军[1]王栓全[1]徐勇[2], 来源:第十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会议 年份:2005
本文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 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其中包括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