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6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向赢,刘毅,范爱武, 来源: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份:2018
在微细通道内填充高孔隙率(0.94)、低导热系数(0.3,W/(m·K))的陶瓷纤维能够有效拓宽驻定火焰波发生的速度范围.为了揭示其稳燃机理,本文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纤维导热......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分析了土壤水分运移温度效应的机理,基于'表面张力-粘滞流理论'对'六场-相变-扩散模型'中的土水势、非饱和水力传导系数和水分扩散系数三个参数进行了改进,...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从连续介质力学出发,应用Whitaker提出的局部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一个描述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热、湿、气及溶质耦合迁移的多场数学模型,以揭示非饱和土壤内复杂的传输机理.此模型中考虑了植物根系对水分、热量、气体和溶质的吸收或排放,同时在边界条件中反映了植物......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 刘伟, 李光正,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以二年生草本花卉黑心菊为材料,通过温室栽培和露天栽培之间的比较实验,研究了温室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株地上部分的湿质量和干质量分别比室外株平均每株多72.7...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基于湿分迁移温度效应的“表面张力-粘滞流”理论,对Liu等提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湿、气耦合运移的“六场-相变-蒸汽扩散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新的数学模型.除了考虑毛细......
[会议论文] 作者:陈丽湘,刘伟,范爱武, 来源: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在"七场-相变-扩散"模型基础上,结合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土壤中的盐分上升过程,以期最终实现对土壤...
[会议论文] 作者:刘炳成,刘伟,范爱武, 来源: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3
建立描述存在干饱和层时的土壤热湿传递的数学模型,并就自然环境和恒定太阳辐照下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温度和湿分分布以及水分蒸发的动态特性,分...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下水深度分别为0.5m、1.0m、1.5m和2.0m,地下水矿化度分别为1.0g/Kg、2.0g/Kg、5.0g/Kg和10.0g...
[会议论文] 作者:刘炳成,刘伟,范爱武,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2
鉴于土壤表层的水分可能被完全蒸发,建立了存在湿分分层的土壤热、湿传递的二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对水、热的迁移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内各场物理量的分布.结果表明:水分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分层面附近;水蒸汽通过干饱和层向大气扩散;环境相对......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下水深度分别为0.5m、1.0m、1.5m和2.0m,地下水矿化度为5.0g/Kg,以及土壤盐分初始浓度为0g/Kg时,5年后土壤溶液中NaCl、KCl、CaCl2和MgSO4分别沿土壤剖面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深度......
[期刊论文] 作者:康鑫, 邓友程, 范爱武,, 来源:燃烧科学与技术 年份:2019
从调整小型燃烧器壁面热性能的角度出发,对改善其稳燃性能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两个实验.第1个实验采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比较研究了不同导热率的壁面材料(硅与石英)对燃烧器...
[期刊论文] 作者:王特,王飞龙,范爱武,刘伟,, 来源:化工学报 年份:2014
为了提高管内层流换热性能,开发了三种不同的交替轴扭带作为强化换热的扰流元件。通过数值模拟对内置这些扰流元件的管内换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交替轴窄...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郭少龙,黄素逸,刘伟,,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年份:2010
开发高效低阻的微通道对于冷却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意义重大。文中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种钻石形针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安装有原型和改进型针肋的矩形微通道的传热与阻力...
[期刊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思远,康鑫,刘伟,,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10
对底部加热、间距为2 mm、半径为25 mm的径向微通道中甲烷/空气的预混燃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数码摄像机发现了圆形的稳定火焰和非稳定火焰、透平叶片形旋转火焰...
[期刊论文] 作者:明廷臻,刘伟,许国良,范爱武,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06
由于现有模型不足以准确描述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物理机制,本文提出一个更完善的数学模型去分析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系统的相对压力分布和系统抽力。模型中考虑了太阳辐射和系......
[会议论文] 作者: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根据核心流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扰流叶片换热器,对其进行了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Re数为3000-2100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相比折流杆换......
[期刊论文] 作者:向赢,赵明,黄鸿,范爱武,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21
实验研究了内径分别为1 mm、2 mm和3 mm,水平通道长度为200 mm的Y形微燃烧器内氢气/空气扩散燃烧的火焰传播特性.首先,d = 2mm的燃烧器内的火焰传播模式最为丰富.其次,当燃烧...
[期刊论文] 作者:万建龙,程哲,范爱武,刘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并采用详细的化学反应机理,对当量比为0.5的氢气/空气预混气在带凹腔的平板型微通道内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进气速度和凹腔的长深...
[期刊论文] 作者:万建龙,刘毅,范爱武,刘伟,,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对微型凹腔燃烧器内H2/Air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且通过实验对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未燃燃料量随着进气速度的增大而增多.模拟结果显示:通道间距为1.0,...
[期刊论文] 作者: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10
根据核心流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扰流叶片换热器,对其进行了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Re数为3000~2100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相比折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