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9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6
著录于《殷墟文字甲编》的大龟七版所载“又(有)大(觏)”、“亡(无)大(觏)”卜辞中的(觏)字,以往将其看作从“兄”声而释作“皇”(凰)、(風黃)或(風皇),或读作狂.这个“兄”,...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20
本文考证了新近公布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一号墓出土的燕侯觚铭中的“■”字,认为它是对该觚形器的自名,“■”就是礼器“瓒”的初文,从而指出西周人说的礼器“瓒”应有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章从字形分析入手.研究了“鱼颠匕铭文中的“颠”字.否定了将其释为籀文“顶”的传统看法.论证了“颠”是三晋文字中的“颠”字,在铭文中应就本字解之,不得读为“鼎”,由此...
[会议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 年份:2011
(越)亥鼎铭最早以摹本形式著录于清刘喜海编纂的《长安获古编》中.铭19字,由于内中载有春秋时著名的宋庄公和他的孙子之名,史料价值很大,该铭因此而著名。刘喜海没有对其作释...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9
毛公鼎“(跚)(跚)四方大(化化)不静”句中的“(跚)”即“帙”初文,铭中读为“蠢”,表示动乱;“四方”谓周邦四外敌国.“蠢蠢四方,大(化化)(譁)不静”是西周王朝四面楚歌,岌岌...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6
本文研究了春秋(猁)公孙敦铭中被释作“寶”字形体的构形,认为应当释为“福”,所谓“大寶无期”应是“大福无期”,同时还研究了黄诸器中“福”字的构形,指出其字据其构形也只...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来源: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年份:2013
本文梳理了西周早期■诸器中写作“■■”的形体,研究了“■”字,认为它在西周早期纪录“贾”一词,但不是“贾”的本字或初文,也不是《说文》收录的“宁”字,而是一个失传字...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刘坤,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5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董莲池,刘坤《礼记·内则》在记载子、妇事父母姑舅之礼时曾谈到:"父母姑舅将坐,奉席请何乡(向),将任,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奉几,敛席与......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王彩云,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5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董莲池,王彩云现存《国语》的注本,以三国吴韦昭之注为最早,由于该注保有许多古音、古训,颇受学者重视,因此它也就最具权威性。今人注释《国语》,凡遇疑难问......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 高云海,,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1991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为动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特殊动宾关系。我们通读甲骨文时发现这两种特殊动宾关系在甲骨文中就已存在,而且用例亦不少见。下面分别举例探讨。 一、使动...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刘坤,,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07
本文研讨了殷墟卜辞所反映的商人亡魂崇拜,比较细线条地勾勒出商人亡魂崇拜的基本框架。...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刘坤,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5
《礼记·内则》“少者执床与坐”解董莲池,刘坤《礼记·内则》在记载子、妇事父母姑舅之礼时曾谈到:"父母姑舅将坐,奉席请何乡(向),将任,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奉......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刘坤,,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09
本文从出行、用兵、生育、婚娶、丧葬、祭祀等六个方面探考了殷墟卜辞所反映的商代择日之俗,认为择日之俗在商代已经风行。...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宋琳,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4
本文论证了伯■父簋铭"桐潏"之上的怪字为"冓",铭中表示敌我两军相遭遇,"冓"后的"桐、潏"是遭遇地。...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宋琳,,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4
本文论证了伯(笺)父簋铭“桐潏”之上的怪字为“冓”,铭中表示敌我两军相遭遇,“冓”后的“桐、潏”是遭遇地....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徐善飞,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5
本文考证了1978年出土的中[貝甫]王鼎铭中的"[貝甫]",认为从贝从帚,应隶释作[貝甫],从"歸"省声,铭中可能读作馈,"中馈"犹言家中饮食事宜,鼎以中馈铭,可能是载鼎系为王家饮食所用。......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毕秀洁,,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0
本文认为商代的"圭"字当有二体,分别取象当时存在的两种形状实物圭,一为剡上形者,一为斧钺形者。由于斧钺形者与早期"王"字混同,通行剡上形者。到了西周,西周人使用斧钺形者,...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徐善飞,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5
戚姬簋的所谓"戚",原形字的构形有多种分析意见,本文通过字形比较,肯定了从戈从尗的构形分析,但不同意释为"戚"。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细致梳理了"戚"字源流,指出东汉以前只有源......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郭秋媛,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4
《篮斋吉金录》鼎九著录一西周中期鼎,其铭第一个形体一向被释为"孔"字,本文研究认为这个所谓"孔"字与通常所见诸多"孔"字写法皆有别,辞例亦不能证明是"孔",它应该是"季"字省...
[期刊论文] 作者:董莲池,徐善飞,, 来源:中国文字研究 年份:2015
本文考证了1978年出土的中(脯)王鼎铭中的“(脯)”,认为从贝从帚,应隶释作(帚),从“(帚)”省声,铭中可能读作馈,“中馈”犹言家中饮食事宜,鼎以中馈铭,可能是载鼎系为王家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