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8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勇,周晓林,吴必文,王东勇,方翀,, 来源:计算机应用 年份:2006
利用等值线分析技术可以从基本数据场中提取数值中心、等值线等基本图形要素。将这些图形要素,按照一定的数据结构存储起来,既可以方便地进行图形再现,又能为图形的相似检索提供依据。探讨了利用等值线分析结果构建历史图形库的方法,以及对数值中心和等值线两类......
[期刊论文] 作者:石春娥,邓学良,杨元建,吴必文,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据安徽气象部门酸雨观测资料分析,2006年以来,安徽酸雨有以下特点:(1)空间上,安徽南北各地,不论城市还是高山均观测到强酸雨.其中,以合肥和安庆最为突出,强酸雨频率最高,多年年......
[期刊论文] 作者:矫梅燕,吴必文,吴有训,王周青,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09
用美国NCEP/NCAR1998年5—8月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研究了安徽及其邻近地区低频降水的分布和传播特征。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存在准40、准20和准10d周期低频振荡。准40d...
[会议论文] 作者:唐为安,吴必文,徐光清,温华洋, 来源: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9
利用安徽省寿县国家基准气候站2003-2007年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气温平行观测数据,分析了自动与人工观测的气温数据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并进行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数据的相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数据的对比差值存在日变化,除个别时次超出正常......
[期刊论文] 作者:高超,曾小凡,苏布达,闻余华,朱进,吴必文,, 来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年份:2010
根据淮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4—2007年观测降水量与温度数据和ECHAM5/MPI-OM模式在3种排放情景下对该流域2001—2100年的气候预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淮河蚌埠站2010...
[期刊论文] 作者:唐为安,马世铭,吴必文,丁霞,徐光清,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在阐明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归纳了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的3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和统计函数分析研究,指出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的评估...
[会议论文] 作者:卢燕宇[1]吴必文[1]田红[1]孙维[2], 来源: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9
利用淮河流域四省170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Kriging法对淮河流域各季及年降水量进行了插值,得到了1km×1km降水栅格序列。在此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
[会议论文] 作者:石春娥;邓学良;吴必文;张苏;杨元建;, 来源: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2
  对2006~2011 年间黄山降水pH 和电导率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降水pH 年均值在4.81 至5.57 之间变化,2009 年之前,降水酸度加强,之后,酸度减弱.黄山降水酸度的季节变...
[会议论文] 作者:华连生,温华洋,徐光清,吴必文,汪腊宝, 来源: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1
  利用2009 年5 月-10 月在锡林浩特参加试验考核的两套仪器的气温观测数据模拟成为“双套站”资料,从缺测率,差值误差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了“双套站”具......
[期刊论文] 作者:张强,谢五三,陈鲜艳,翟盘茂,吴必文,段居琦,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2021
客观识别区域性干旱过程,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评估干旱影响业务的基础。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0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1971—2019年干旱受灾面积,运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长江中下游地区126......
[期刊论文] 作者:石春娥,邓学良,杨元建,吴必文,孟燕军, 来源:气候与环境研究 年份:2014
2013年1月安徽霾天气具有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能见度低等特点。利用合肥、安庆、阜阳2009~2013年1月地面常规资料、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结合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讨论了2013年1月...
[期刊论文] 作者:郁家成,吴长春,黄小燕,郁阳,吴必文,周明,郭秀云,,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8
利用合肥2003年逐日温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值温度与最低、最高及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96.8%以上。依据合肥多年逐日中值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y=1.0026x-0.4683,并通过了α=0.001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邓学良,石春娥,吴必文,张浩,杨关盈,于彩霞,,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5
为了弄清安徽省大雾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安徽地面气象站1970~2009年4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安徽省大雾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大雾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季节性和区域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代际变化,安徽省雾日数在80年代达到最高,由于城市发......
[会议论文] 作者:石春娥,张浩,吴必文,王兴,陈汝龙,杨元建,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环境保护会议泉州论坛 年份:2016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观测台站能见度观测由目测改为器测,由目测的一天3次或者8次观测改为逐时观测,并且已取消了天气现象观测,关于霾的诊断的行业标准(QX/T113-2010)已经被废止,且不适用了.但日益受到重视的环境气象业务中不能回避对霾日的判断.那么,面对能见度......
[期刊论文] 作者:吴息, 陈万隆, 刘春岩, 吴必文, 石春娥, 王兴荣,, 来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年份:2003
通过观测资料分析,认为合肥市东南引风口的夏季通风作用对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强度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并通过热量平衡方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该区域下垫面状况的改变对合肥市...
[期刊论文] 作者:石春娥, 邓学良, 吴必文, 洪杰, 张苏, 杨元建,, 来源:环境科学 年份:2013
为了解黄山降水酸碱度和污染程度的总体特征,对2006~2011年黄山光明顶气象站常规监测的降水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降水pH年均值在4.81~5.57,2009年之前...
[期刊论文] 作者:石春娥,王兴荣,吴必文,何彬芳,吴息,陈万隆, 来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根据2002年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
[会议论文] 作者:石春娥,邓学良,杨元建,高展,张苏,吴必文, 来源:第19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气环境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2010 年2 月至2011 年12 月,在黄山光明顶气象观测站常规酸雨观测的基础上,按有关规范进行降水平行采样和离子成分测定,期间,有9 个月使用一次性采样袋采样.对2010 年2 月至2011 年12 月降水样品的离子成分分析结果显示,NH4+和Ca2+是主要阳离子,SO42-和Cl-是主......
[期刊论文] 作者:石春娥, 邓学良, 朱彬, 杨元建, 张浩, 吴必文, 王红, 来源:气象学报 年份:2016
为探讨合肥市霾天气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组成及来源,在2012-2013年代表性月份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在合肥市区进行大气气溶胶粒子采样,并分析各样本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NH_4~+、Mg...
[期刊论文] 作者:霍彦峰, 杨关盈, 白庆梅, 吴必文, 邓学良, 于彩霞,,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份:2004
基于MODIS level2的气溶胶产品,分别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ECMWF再分析资料进行垂直订正和地面水汽订正,建立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地面颗粒物浓度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颗粒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