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2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梁爱珍,罗清梅,李莉欣,, 来源:种子世界 年份:2011
正大12号玉米是湖北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以自选系CTL34为母本,CT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2004年参加宁夏进行的北方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于2006年...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侠,梁爱珍,张晓平,,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2012
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缓解温室气体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土...
[期刊论文] 作者:陈升龙,梁爱珍,张晓平,陈学文,, 来源:土壤与作物 年份:2015
近些年土壤固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诸多影响土壤固碳的因素中,团聚体结构对土壤有机碳的物理保护机制是研究的焦点。土壤中原始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和团聚体结构形成中发挥...
[期刊论文] 作者:高燕,张延,张旸,陈学文,梁爱珍,, 来源:土壤与作物 年份:2020
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TN)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阐明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对土壤碳氮水平的综合效应,进而明晰作物产量的响应,可为土壤培肥、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01年),探究长期免耕玉米连......
[期刊论文] 作者: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C.F.Drury,,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6
目的探索不同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方法以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小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免耕、垄作和秋翻3种耕作处理下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等深度和等质量土壤碳库储量计算方法,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石大新,谢珉,梁爱珍,李名岩,, 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年份:1964
一、前言世界上用离析法回收結合氧化銅的研究始于1923年,在停頓了近30年之久后,又重新开始研究。目前,有的国家已經发展到工业試驗阶段。我国有大量难选氧化銅矿資源,采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梁爱珍,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04
黑土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采样记录,2001年在吉林省黑土区采集了27个土壤样品,分析测定了耕层土壤(深度与第二次土普数据相同)的有机...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05
在250m×100m研究区域上以10cm间隔网格采样,用地球同步技术卫星自动聚焦水准仪测定采样点位置及坡度,用重铬酸钾-硫酸容量法测定SOC含量.用地统计学理论(半方差函数及Kr...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平,杨学明,方华军,梁爱珍, 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及土壤质量影响的田间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的玉米产量为10 507kg/hm2,略高于常规秋翻下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年份:2005
利用飞灰和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近100年来土壤再分布过程,校正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坡上部位始终遭受侵蚀,坡脚沉积部位137Cs和飞灰分布深度分别达到30cm和60cm,而在坡足部位分别达到70cm和80cm,说明沉积区目前耕作层下截留了相当数......
[期刊论文] 作者: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方华军,,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6
土壤粗有机质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组分,其密度组分对土壤有机质总矿化量有着重要贡献,可以作为评价管理措施转变引起土壤有机质短期变化的敏感性指标。分别介绍了按照不同的物理分组方法划分的土壤有机质各物理组分的概念、土壤粗有机质及其分离方法,探讨了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4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06
本文利用137CS示踪技术计算东北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速率,结合表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动态,探索典型漫岗坡地SOC和TN流失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计算研究区近50年来SOC和TN迁移、累积平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再分布速率介于-24.61~33.56 T/HM2......
[期刊论文] 作者:梁爱珍,李杰伟,苏国晖,仵静,, 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8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不仅局限于文献借阅和封闭在藏书楼内,同时还应肩负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目前,各级各类的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工作已逐步地由......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海峰,管东生,梁爱珍,刘巧玲,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新建公路绿化带(〈1a)、旧建公路(15a)绿化带以及研究区内针叶林和两类不同年龄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05
利用137Cs和飞灰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近50年和近100年来土壤再分布过程,计算坡耕地土壤有机碳(SOC)迁移和累积平衡.结果表明:利用SOC的深度分布特征鉴定坡脚和坡足原始埋...
[期刊论文] 作者:梁爱珍,张秋丽,张立红,范丽娟, 来源: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份:1999
我院观察50例心电图(ECG)V1、V2 R/S】1者的心电向量改变。其主要表现是前向电力增大,水平面QRS环显著前移,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5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05
以一东北黑土典型漫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地形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足)部分土壤属性和δ13C值,探索土壤侵蚀和沉积对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表层土壤δ13C值与地形坡度、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含水量、pH值都显著相关。δ13C......
[期刊论文] 作者: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2005
燃煤飞灰(以下简称飞灰)作为时间标记物克服了放射性同位素137Cs示踪方法不能鉴定大气核爆炸之前的土壤再分布过程这一缺陷。本文利用土体中的飞灰研究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的时空再分布特征。尝试建立飞灰在土壤中分层的方法,根据飞灰和土壤有机碳(SOC)随土壤深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