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小艳,翦知湣,石学法, 来源: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李小艳,石学法,翦知湣, 来源: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年份:2013
[期刊论文] 作者:谢传礼,陈荣华,翦知湣,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研究了冲绳海槽南部33个表层样,共分析鉴定底栖有孔虫93属139种.建立了三个底栖有孔虫组合和两个亚组合:①Cibicidoidespraecincta-Pyngospp.组合;②Cibicidoides-Uvigerina组合:aC...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陈荣华,李保华,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D 年份:1996
Quantitative analys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benthic foraminifera from 66 samples of Core 255 in the southern Okinawa Troug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table i...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陈荣华,李保华,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1996
对冲绳海槽南部255柱状样的66个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定量研究。结合浮游与底栖有孔虫稳定同位素分析和AMS~(14)C测年,追溯20ka来深海环境和表层古生产力的变化历史。底栖有孔...
[会议论文] 作者:胡莉莉,翦知湣,党皓文, 来源:“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2016年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6
[会议论文] 作者:胡莉莉,翦知湣,党皓文, 来源: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ESS2016) 年份:2016
根据对南海北部ODP-1146站位(19°27.401′-27.403′N,116°16.363′-16.385′E,2091 m)5 Ma以来以及南海南部17957-2站位(10°53.9′N,115°18.3′E,水深2195 m)1.4Ma的底栖有孔虫Cibicidoides.wuellerstorfi 和Cibicidoides.mundulus 壳体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获......
[期刊论文] 作者: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6
由五大系统11个实验室组成的项目组,2000—2005年开展了以“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为主题的深海基础研究。项目以“热带碳循环”作为核心问题,依靠国际大洋钻探和国内“大洋专项...
[期刊论文] 作者: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6
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理论是气候演变研究在20世纪的最大突破。然而以65°N太阳辐射量为准的传统轨道理论,忽视了低纬区和碳循环的作用。本项目以“西太平洋暖池”为重...
[期刊论文] 作者:翦知湣,李保华,王吉良,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3
通过对南海大洋钻探ODP第184航次的ODP1143站和ODP1146站以及中德合作'太阳号'95航次的南沙海区17957-2柱状样中微体化石进行定量分析,提取了近18MaB.P.以来南海上部...
[期刊论文] 作者: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6
由五大系统11个实验室组成的项目组,2000-2005年开展了以“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为主题的深海基础研究。项目以“热带碳循环”作为核心问题,依靠国际大洋钻探和国内“大洋专项”...
[期刊论文] 作者: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6
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理论是气候演变研究在20世纪的最大突破。然而以65°N太阳辐射量为准的传统轨道理论,忽视了低纬区和碳循环的作用。本项目以“西太平洋暖池”...
[期刊论文] 作者:黄小慧,王汝建,翦知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9
运用多种方法,重建了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北部地区陆源输入物以及火山碎屑物的沉积历史。在11.0~6.0kaBP期间,北部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供应量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由于该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良,赵泉鸿,翦知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2
对南海北部ODP 1148站采自孔深465 m以上的1700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CaCO3含量、Ca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63 μm)、浮游有孔虫破壳...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李保华,翦知湣,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4
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表层暖水种属种含量比值,以及次表层暖水种含量的变化,表明南海北部1.5Ma以来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逐渐降低,其主要变化阶段为0.86~0.94Ma和0.64~0......
[期刊论文] 作者:金海燕,翦知湣,谢昕,田军,,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11
选取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1144站(20°3.18’N,117°25.14’E;水深2037m)上部岩芯为研究材料,通过X荧光光谱(XRF)岩芯扫描仪获取晚第四纪100ka以来时间分辨率高......
[期刊论文] 作者:周波涛,赵平,翦知湣,何金海,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利用美国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GISS全球海洋-大气耦合模式, 研究了14 Ma BP在与现代情景不同下的澳大利亚板块位置对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翦知湣,汪品先,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5
通过对大洋钻探1146站浮游有孔虫组合,及其表层海水古温度转换函数,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的研究,恢复了南海北部表层海水4Ma以来的古温度和古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温度4Ma以来阶段性降低,而冬、夏季节温差、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增加,时间主要发生在3.1,2.7......
[期刊论文] 作者:黄宝琦,翦知湣,汪品先,,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7
南海北部大洋钻探184航次1146站晚上新世以来的研究发现,底栖有孔虫Bulimina alazanensis的含量3.2~2.0MaBP逐渐减少,并在2.1MaBP前后发生锐减,其变化幅度达90%.其他底栖有孔...
[期刊论文] 作者:赵泉鸿,翦知湣,成鑫荣,,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3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