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 来源: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4
  中国大陆及邻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东部受到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俯冲作用,西部受到印度板块的碰撞作用,形成了诸多俯冲带、造山带及数千公里的大陆离散变形带,是开展......
[期刊论文] 作者:孙岳明,丁志峰,刘举正,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 年份:1997
三聚噻吩衍生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研究孙岳明丁志峰刘举正(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从拓宽激光技术及信息处理应用范畴的观点出发,具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的共轭有机分子......
[期刊论文] 作者: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年份:2008
Based on the polarization analysis of teleseismic SKS waveform data recorded at 49 seismic stations in Capital Area Seismograph Network,the SKS fast-wave direct...
[期刊论文] 作者: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上地幔各向异性一般被认为是由于形变导致地幔橄榄岩中的晶格优势排列引起的,反映了过去和现在的构造运动产生的大陆下岩石层中的内部变形,因此通过各向异性的研究可以推测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模式。在研究区绝大部分台站得到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区域内主要走滑断裂......
[会议论文] 作者: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徐小明,李红谊,宫猛,丁志峰,, 来源: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年份:2011
We apply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 to continuous three-component broadband seismic data between January 1,2008 and December 31,2008 from the regional networks of...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兴臣,丁志峰,朱露培,, 来源: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份:2015
回顾了接收函数叠加成像方法的发展过程,发现现在仍被广泛用于接收函数成像的共转换点(CCP)叠加成像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通过计算转换波射线路径,得到不同深度、不同震中距...
[期刊论文] 作者: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1998
在青藏高原,利用远震波形及演所得的Moho界面深度,其横向变化很大.在班公缝合带附近,Moho界面出现10余公里的错断.羌塘块体的Moho界面向北倾斜,而柴达木和巴颜喀拉的Moho界面向南倾......
[期刊论文] 作者: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15
对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序列的横波分裂的时空变化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横波窗内S波质点运动图的分析,从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芦山地震震源区地震台站的记录中提取了S波分...
[会议论文] 作者: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 来源: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6
地球上,陆-陆碰撞的造山过程最壮观的表现是由大约50Ma开始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所形成的青藏高原.碰撞导致了高原的不断隆升、地壳增厚及其侧向逃逸,并且这种远场效应影响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凯悦,常利军,丁志峰,,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2021
本文利用雅鲁藏布江下游台阵的16个台站2016年度的近震数据,通过横波窗内的横波分裂测量,在各台站总计得到369个有效的横波分裂参数对,分析得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上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空间上,各台站的快波偏振优势方向整体上自西向东由近EW向,转为NE向,然后转向......
[会议论文] 作者:常利军,丁志峰,王椿镛, 来源:第二届中国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6
地球上,陆-陆碰撞的造山过程最壮观的表现是由大约50 Ma开始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所形成的青藏高原。碰撞导致了高原的不断隆升、地壳增厚及其侧向逃逸,并且这种远场效应影响了贝加尔裂谷的形成。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高原物质挤出的一个重要通道,这里强烈的造山运动和......
[会议论文] 作者:王兴臣,丁志峰,朱露培, 来源: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4
利用时间域接收函数的计算方法,对88个台站所接收到的633个地震事件记录进行接收函数计算,在计算后对接收函数进行了严格的挑选,最后共挑选到18139条良好接收函数.利用CCP叠加成像方法来获取芦山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精细结构,结果显示结果研究区Moho界面以及壳内高......
[会议论文] 作者:吴萍萍,李大虎,丁志峰, 来源: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本文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站在芦山地震震后(2013年4月20日至2013年6月23日)所记录到2026次区域地震事件的28188条P波到时资料,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芦山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中上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浅部地壳的P波速度异常......
[期刊论文] 作者:黄臣宇,常利军,丁志峰,,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21
利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周边地区的4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通过Pms波分裂测量得到了295对地壳各向异性横波分裂参数,获得了研究区的地壳各向异性图像.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为NE-SW方向,周边地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呈现出绕东构造结顺......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欣,丁志峰,马延路,,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17
本文应用一种非线性台阵叠加方法,通过对地震记录瞬时相位信号的延迟叠加来估计信号间的一致性程度,用于在震后快速追踪大地震破裂能量中心相对于震中运动轨迹.基于此方法,文中利用欧洲地震台网不同频率段的数据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9地震的破裂轨迹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程德利,谢毓寿,丁志峰,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85
由于不同时期各观测系统所用震级标度、仪器性能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各种中国地震目录中所列震级值常不一致。本文在收集和整理1900—1948年间,中国地震的仪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震级标度修定震级,以期给出该时期的均一震级目录。为此,采用古登堡-里克特......
[期刊论文] 作者: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吴建平, 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2000
地质学的证据表明 ,在喜马拉雅的冲断层带MCT和MBT处有大规模的地壳缩短 ;在雅鲁藏布缝合带附近也观测到冲断层 .但是 ,迄今还不知道这些冲断层向下俯冲多深 .我们根据地震学...
[期刊论文] 作者:Pritchard,张晨侠(译),丁志峰(校),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6
通过对不同时间拍摄的图像的相位信息的比较,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能够测量到厘米级的大地位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