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7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2
典型化现在仍是小说创作选材构思的重要规律。不过它的内容是大大加多了。除了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之外,典型的情绪、细节、语言都可以撑起一篇小小说。典型命运也可以独立作小小......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小说结构最难。但有时也容易,象《鞭策》,结构它的,就是“鞭策”这个词。这个词的结构作用,一是它对情节的概括力:儿子问“‘鞭策’是啥意思?”是事件实际的内容,吴老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乍看这象一篇游戏之作:一个开得有点恶作剧味道的玩笑。要说有主题的话,大概写一种城乡的反差。但或者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成是写父母之心。末尾的两次咧嘴,第一次还是觉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在物质文明高速度发展着的时代,物质的闪光变得特别眩目,精神的光辉开始显得黯淡稀疏。在物质匮乏年代形成的人情纽带也显得毫无禅性,于是,三百美元就瓦解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五...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1
这两篇都是写学校的腐败,都有点看头,在取材的方法上有点差异。腐败的故事越看越多,也就越来越难写。说难也不一定很难,在腐败的形态上下功大就行,事情不要大,把“腐态...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一个细节就能戳住一篇小说,这一定是个有张力的细节。有张力的细节就象优质汽球皮,能吹起一个漂亮的大气球,自然,“吹”进去的是读者由该细节引发的合理想象。《小姐定》中,...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这可算是一篇“心理散文”。从侧面旁观一个孩子对母亲死去的种种反应。从“幼不知愁”到令人吃惊的冷静,到“无缘无故”的流泪和私下的担心,到露出倔强、冷酷的性格端倪。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亮出了“皮袍底下的”丑。那大概有作家亲历的事做基础。叶青这篇《查》,很可能来自亲历的素材,惭愧之心就是写作的动机。这是一种高尚的写作动机,学校...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应当承认,这篇《这……》的文笔相当流畅,结构的起承转合,也颇为自然完整。如果是一篇新闻稿,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小小说,就不太合格了。它主要的毛病是: (1)选材不新。...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学青年”这称呼到了今天,含有一种讥诮和鄙视的意味,约略等于“无能而又酸溜溜的青年”这意思。因为今天对人的评价,多半和挣钱的本事联系起来了。今天“文学”不算什么...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9
有很多故事已经让读者稔熟于心了,比如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医生、教师等等经常在自己最需要在家的时候,为了工作不得不放下自己的事情。尽管这都是真的,但读者已经感动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9
对于同一个事情,人们的看法能有很大的差异,找到这些差异,把它们展示出来,往往会发现一个故事藏在里面。这篇小说是一个大学生在完成“心理视点描写作业”时发现的。她选择了...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9
这是一篇具有取材优势的小说。三个特殊的人,在特殊的时刻,做一件平时不会去做的事,因此它能吸引你往下看。三个人的不同身份、犯的不同菲,在设计上既源于生活又富有新意。这...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曾听过一位专家讲创作论,说矛盾双方的反差越大,作品越好看。后来在阅读中发现,不尽如此。两个好人或两个坏蛋同样有好戏可看,只是好看的那种感觉(作品的情韵)不一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发表的《沉重》做了许多修改。原作比较好的是学生在村口送老师的一段。但当潘老师打开纸包后,看到三十元钱,原文结尾写道:……纸上没有一个字。但他读懂了很多用文...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小说的形式现在比什么时候都多。此作虽象杂文(甚至说是杂文也行),但更多地偏向小说,不仅是因为那个叙事式的结尾,而且也因为“信”中较好地刻划了当代文艺界腐败者的灵魂,几...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最后的秘密》是打算揭示人的心理秘密。春本来有秘密,想要锁秘密的抽屉,而秘密泄光就觉得抽屉不再有意义;丈夫本来没秘密,却煞有介事地锁了三年的抽屉,而且还坚持抽屉不公...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这两篇小小说有点象证明题。布好已知条件,按定理推进,每一步都明确地逼近求证,每一步都为了创造求证的条件。比如《镜子》,就连大学生所挑的书,也得是《青年处世修养丛书》,...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本刊1996年第10期“习作园地”栏,就小说《最后的秘密》“空抽屉”的结局如何改写公开征答,两月间收到了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内蒙、湖北...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见闻是小说的材料。我们做了小说,常常解释道:“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真事。”其实这话并无必要,我们只是怕人家不信,但看小说的人之信与不信,与作者是否亲历毫无关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