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37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2007
最近,一位在省级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发来条短信,内容是首打油诗:“投身新闻英勇无畏。报道采访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走乡串巷终日疲惫。片子被毙昏天黑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 来源:新闻与写作 年份:2007
发生在2007年4月份以来不断有传闻说海南省的香蕉会致癌,后政府部门出面才使事情得以澄清,可又有人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社会散布谣言说,香蕉含有病毒,舆论哗然。造Since A...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张永萍, 来源:东南传播 年份:2007
本文从新闻伦理角度对"美女"跻身新闻的高频词现象进行检视,在反思媒体失范本质的过程中,勾勒了些许应对之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张永萍,, 来源:视听界 年份:2007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包括凶手在内共33人丧生。在校方与警方尚未查证枪手身份的情况下,《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的专栏女作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张永萍,, 来源:东南传播 年份:2007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说过“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新闻作为信息传播形态之一,自然更加注重营造注意力的场域。然而,过度追求“眼球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兴达,张永萍,, 来源:现代视听 年份:2007
【正】所谓个性化,辞海中的解释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具有鲜明生动的人物个性特征的方法。也指作者塑造典型人物时,对其个性特征的描绘所达到的鲜明、生动的程度。"将电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