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4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4
XX兄,来信收到。首先感谢你对文学本土化问题的关注和肯定,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也很有启迪意义。我近年来花了较多精力关注这一问题,但是说实在话,响应者寥寥。学术界...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审美旨趣独特又富有深意。它既贴近生活、自然亲切,又对情感表现予以节制和含蓄,受到非常广泛的欢迎。这当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思想,也蕴含着作...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4
长期以来,人物形象都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漫长的文学史几乎也同时就是星光熠熠的人物形象历史。但是近年来,文学人物形象失去了曾经的风采,以往那种个性鲜...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诗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创造性的形式,它是现代作家将传统文学精神与现代小说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它不是简单地借用古典小说技巧,而是创造性地将诗歌艺术融合在小说形式中...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的审美品格发生了相当显著的嬗变,这体现在审美风貌、审美内涵和审美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一审美嬗变与现实乡村形态发生的巨大变化直接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印象中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遇春君时的情形。那是在2006年浙江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春天的杭州,空气很温润,会议的间歇,偶遇遇春君和他的同门师兄、现武汉大学教授叶立......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文学界(专辑版) 年份:2014
也许是乡村文化的颓败让许多作家的精神感到迷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能够细致切实地再现乡村世界的作品越来越少,小说中的乡村面貌也因作家目光的游移而变得模糊起来。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4
说“十七年”是匮乏时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物质层面。“十七年”处于共和国的初建期,又遭遇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封锁,特别是大跃进运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大的生存灾难...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 来源:创作与评论 年份:2014
印象中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遇春君时的情形。那是在2006年浙江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春天的杭州,空气很温润,会议的间歇,偶遇遇春君和他的同门师兄、现武汉大学教授叶立文。那时的李遇春刚过而立之年,洋溢着青年人的才气和朝气,但性格丝毫也不张扬,相反略显矜......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田丰,,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4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告别农耕生活奔向城市谋生,现代文明观念不断冲刷和侵蚀着他们原有的传统信仰和乡村风俗习惯。然而,人们对乡土的记忆和...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王世诚,,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4
大学中文系是文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中文系学生以文学为学习对象,文学阅读是他们的学业内容,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文学被严重边缘化的当前社会,中文系大学生的文学阅读情...
[期刊论文] 作者:贺仲明,李遇春,,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4
时间:2014年6—7月地点:济南武汉一、关于文学批评的代际问题贺仲明:从代际角度来谈论作家的文学创作,有人可能不太赞同,但以此来审视当前文学批评,则应该是很恰当的。相比于...
[期刊论文] 作者:傅小平,张炯,贺绍俊,洪治纲,张清华,汪涌豪,张柠,张闳,李建军,葛红兵,贺仲明,, 来源:江南 年份:2014
背景近年来,"重新评估当代文学"成为汉语文学界备受关注的话题。近期,由海外学者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遵循的文学文化史观,及由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