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9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1
《万国公报》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对战争进行报道、评论最具影响的刊物 ,它自身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其报道、评论 ,是非参半 ,真伪互见。就其以英美在远东的利益为价值取向 ,不...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对历史人物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实事求是分析,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原则,应当说是明确的。惟其如此,非要提出一个人物评价的统一标准来,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鉴......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5
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研究者不乏其人;但对于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迄今却未见有专文论述。据笔者所知,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是最早注意到这一历史现象的外国人,他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学衡派的教育思想可作这样的概括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 ,这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 ,强调学校教育应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并进而提出了尊重...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7
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郑师渠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世界历史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这是人所共知的。不过,如果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则又可以说,欧战后的世界开......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1998
白寿彝先生历史教学改革思想初探郑师渠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从事教育工作60年,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具有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80年代他曾主持北师大历......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5
【正】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历程,不仅与自己奋斗救国的足迹相一致,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化论争的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8
“古今事无殊,东西迹岂两”——论学衡派的文化观郑师渠以吴宓、梅光迪、柳诒徵诸人为代表的学衡派,崛起于20世纪20—30年代。他们服膺美国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曾创《学衡》杂志与新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师范馆是京师大学堂的核心与基础 ,也是京师大学堂学生高扬爱国精神的策源地。师范馆不仅办学严谨 ,成效卓著 ,而且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 ,实为近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起点...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由20世纪发凡起例,过渡到40年代初步发展重要的转折时期。学衡派提出中国史学循双轨发展,即普及与提高并重,通史与专史并举的构想,其意义不仅在......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8
【正】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8
国民性改造问题,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热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从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上,反映了文化主体意识的崛起,和中国民族在痛苦的反思中深沉的觉醒。在近代中国,国...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2
以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诸人为代表的晚清国粹派一身二任,既为激烈的排满革命派,又是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学术派别。之所以被称为国粹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他们提...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正】从中西文化冲撞和交融的角度看,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显然又是一个交织着理性与情感、追求与反思不断冲突的痛苦而又悲壮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诸如戊戌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正】20世纪初年,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渐次形成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分别发表于1901、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则被公认是其崛起的标志。但是,梁启超又非孤军奋进......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1
《史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 1 96 1年创刊时 ,它还仅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个内部刊物 ,而现在它不仅得以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并且已成为了远...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吴宓视道德为绝对的观念,固然不脱唯心的先验论,但他强调人类应当有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不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即注意保持与发展人文精神,从而维护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否则,蔑视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论杜亚泉与新文化运动郑师渠杜亚泉(1873—1933),浙江绍兴人,原名炜孙,号秋明。为近代著名的科学编译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更因主编《东方杂志》和以伧父、高劳的笔名发表了许多论述中西文......
[期刊论文] 作者:郑师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或译署,它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的,专门办理外交事宜,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经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军工、译文和派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