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8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心昱,陈利顶,,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06
在过去的10年里,土壤质量评价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
[期刊论文] 作者: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6
在人类活动深刻影响和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传统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正发生深刻变化。本文在概述地理—生态过程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1)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包...
[期刊论文] 作者:黄奕龙,陈利顶,吴健生,, 来源:地理学报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陈利顶(译),高启晨(译), 来源:AMBIO-人类环境杂志 年份:2006
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工程之一,全长约4000km,管径1016mm。它西起新疆的轮台县,东至上海白鹤镇(图1),沿线穿越了各种地貌类型,横跨七省、两个自治区和上海市。工程沿......
[期刊论文] 作者:吕一河, 傅伯杰, 陈利顶,,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恢复逐渐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生态恢复的众多研究成果,认为生态建设是人类理性行为参与下积极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虎陈霞, 傅伯杰, 陈利顶,, 来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6
1999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这一世界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工程实施五年来,在改善生态...
[期刊论文] 作者:卫伟,陈利顶,傅伯杰,巩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水土流失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尤其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更具有典型性。选择定西市安家沟小流域(35°35′N,104°39′E)为典型区域,在其阴坡中部布设了15个径流小区,...
[期刊论文] 作者:陈利顶, 吕一河, 傅伯杰, 卫伟,,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景观格局分析和尺度转换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尽管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由于尺度效应的复杂性和尺度转换过程的不确定性,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目...
[期刊论文] 作者:赵文武,傅伯杰,吕一河,陈利顶,, 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6
土地利用能够通过改变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和生态过程影响土壤侵蚀。尺度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也会发生变化。本文针对坡面尺度、小流域/流域尺度和区域尺度.综述了不......
[期刊论文] 作者:黄奕龙,陈利顶,傅伯杰,王仰麟,, 来源:水科学进展 年份:2006
为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恢复,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的气象、土壤水分、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1982年和2002年)为源信息,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蒸散量和生态用水量、流域生态用水量及其与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从......
[会议论文] 作者:赵文武,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 来源:2006年“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土壤侵蚀模型是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的有益工具。然而,由于自然界是一个空间变异和干扰机制普遍存在的复杂系统,结构复杂、参数繁多的土壤侵蚀模型与较高精度的土壤侵蚀模型并不具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当模型的复杂程度超过数据的供应能力时,模型的精度将会......
[期刊论文] 作者:李琪,陈利顶,齐鑫,张心昱,马岩, 来源:第四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磷污染评价的主要目的.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磷流...
[期刊论文] 作者:徐建英,陈利顶,吕一河,傅伯杰,,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农户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经济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将会对工程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就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态度和认知、退耕还林工程对农...
[期刊论文] 作者:田慧颖, 陈利顶, 吕一河, 傅伯杰,, 来源:生态学杂志 年份:200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采用“生态系统管理”这种基于生态系统原理的综合方法管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李琪,陈利顶,齐鑫,张心昱,马岩,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6
磷指数评价法是确定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和进行合理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国外磷指数评价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3年......
[期刊论文] 作者:傅伯杰,赵文武,陈利顶,吕一河,王德,,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6
针对不同尺度研究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格局-过程”原理,在考虑土地利用、地形、土壤、降雨等影响因素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心昱,陈利顶,李琪,齐鑫,马岩,傅伯杰,,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2006
为了探讨果树和蔬菜种植对传统农耕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北京市延怀盆地果园、蔬菜地土壤与传统种植作物玉米、豆科作物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养分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卫伟,陈利顶,傅伯杰,赵新峰,黄志霖,巩杰,,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06
研究不同类型降雨事件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4a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依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30min雨强3......
[期刊论文] 作者:张心昱,陈利顶,傅伯杰,李琪,齐鑫,马岩,,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0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密度及其垂直分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土壤...
[会议论文] 作者:张心昱,陈利顶,李琪,齐鑫,马岩,傅伯杰, 来源:2006年“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土壤有机碳(SOC)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常被选作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用来综合反映土壤的生产、环境和健康功能(Andrews等,2004;张华等,2003).SOC是陆地碳库最大的组成部分,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Lal,2004;Post和Kwon,2000;Guo和G......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