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00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79
区域构造应力场对于研究地震成因、地震预报和地球动力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华北的主要发震构造、大地震时的地面破裂和地震断层、震源机制、断层弹性回跳模式以及潮...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6
统一的晚第三纪青藏高原面和云南高原面,早更新世后完全分裂解体,海拔高度分别为4500~5000m和2000~2500m。二者间的北东向块断过渡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层层倾斜、陡降构成青藏高原东南缘,其鲜明的构造......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6
喜马拉雅构造带于新生代时期经历了两代受力条件截然不同的形式,早期造山扩压形变与造山后的引张形变,青藏高原和高喜马拉雅的大幅度抬升。大致低喜马拉雅范围即青藏高原南缘,现......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山西地震 年份:1999
从地壳构造运动动平衡调整观点研究了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发震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的趋势,认为大同—阳高6.1 级地震打破了山西境内174 a无6.0 级地震的相对平静,也是继1966 年至1976年中国东部高地震活动之后动平衡调整激发新的地震构造活动失稳在华北的反映。......
[会议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第一届全国城市地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6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东北地震研究 年份:1988
东北大陆地区的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以及火山活动等汇集一起,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很罕见.综合研究已有资料,清楚地表明东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处于引张地裂运动环境,受到...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3
第一类文章之一论述了地震构造活动势态追踪可能是一条实现地震预报的途径,其立论基础为:1.从地震构造角度把研究地震构造运动本质与探索地震预报联系起来;2.从应力场不稳定...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1981
1977—1980年在板块构造研究中较重要的新进展有以下几方面:一、板块边界进一步确定和次级板块的划分据新的地震资料及卫星影象所提供的现代构造活动等资料,勾绘出北美板块...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研究 年份:1982
地震是地震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地震构造角度,把研究地震构造运动本质与探索地震预报联系起来。从应力场不稳定和近场与远场统一动平衡调整的观点出发,着眼于全局,面...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79
地震并不是任意分布在地球表面上,而是趋向于集中在一些狭窄的地带内,而且火山和山脉也出现在这类狭窄的地带内。板块构造理论告诉我们,地球的刚性外壳(岩石圈)破裂成嵌镶状...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 年份:1983
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A.Mohorovicic,1910)在研究1909年巴尔干半岛的克罗埃西亚地震时,发现在欧洲大陆下五十公里深处,地震波走时存在一明显的不连续突跳。后来证明...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79
在地球的板块构造动力学模式中,地球的表层是由坚硬的岩石板块组成。彼此沿断层以每年数厘米的速率相对运动。根据板块的年龄和岩石沿活断层移动的总量,可以计算出板块的运动速率。换言之,我们能够得到在几千年到几百万年地质时期板块运动的长期效应。但是,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C.L.Mrozowski,高名修,, 来源:海洋地质译丛 年份:1982
西菲律宾海盆地分为主盆地、西北次盆地和南次盆地。这些盆地经历过不同的构造历史。主盆地中保存有磁异常条带17—21(?),并表明盆地是由两翼型海底扩张形成的。目前已仃熄的...
[期刊论文] 作者:H.Kanamori,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1
本文根据最近的大地震资料,加强了原有的结论:不同岛弧的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的力学耦合程度各异是确切的。沿某些消减带两板块很紧密的耦合,所以板块运动几乎全由地震滑动实现;有的地方耦合较弱,地震滑动......
[期刊论文] 作者:Wyss,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0
很早就有应用观测海平面变化监测与大地震活动有关的地方性地壳升、降运动,如1835年英国人Darwin就曾观测到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大地震时,海平面下降了2.7米。结合观测到的滨海...
[期刊论文] 作者:EikichiTsukuda,HarvoYamazaki,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6
通过近年来加强对活断层的地质与地貌研究.我们获得了大量有关日本活断层分布与长期滑动速率的知识,预报单条断层滑动产生未来地震的大致时间和震级尚需进一步研究。一般而...
[期刊论文] 作者:高名修,高文学,, 来源:天然气工业 年份:1982
地裂运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地壳与上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裂运动与造山运动相对应是地球表面的主要造盆作用。地裂盆地是在引张力作用下的产物。世界上主要油气...
[期刊论文] 作者:周本刚,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2
第四纪以来,松辽盆地的西部坳陷向东部和南部扩展,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次级坳陷,一些中强震便发生在其中一些坳陷的边缘或内部。这些发生中强震的场所在中晚更新世有明显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茂木清夫,高名修,,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0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大量的破坏性地震。对于未来地震活动性长趋势预报方面,非常要紧的是确定现在是否为地震活动周期。金森博雄(1977)根据地震矩估计过由地震释放的地震能量,讨论了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空间变化。据金森复制的图1,在1960年左右全球释放的地震能......
[期刊论文] 作者:徐道一,汪成民,高名修,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1989
中国大地震预报研究开始得较晚(日本从1923年在东京大地震后就已开始了),但却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七级以上大地震预报成功。以当时的技术、设备、仪器等条件与美、苏、日等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为什么中国能率先突破大地震的预报呢?其原因一直为国内外大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