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77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九一,方小敏,张伟林,昝金波,苗运法,李仕远,,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10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沉积了厚层的新生代地层,含有丰富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准确确定其地层年代对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哺乳动物分布格局、演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以...
[期刊论文] 作者:戴霜,方小敏,宋春晖,高军平,高东林,李吉均,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5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构造变形的研究是认识高原变形隆升时间及机制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重要途径.阿尔金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控制的河西走廊盆地是位于高原最北端的新...
[期刊论文] 作者:程彧,董铭,龙晓泳,方小敏,李晓斌,雷天柱,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5
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斌矿空间为中川央体热晕范围内的多级构造体系,成矿时代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时代相近,稀土元素及流体包体特征显示其成矿物源与沉积建造具有更大的亲缘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李仕远,王亚东,张跃中,方小敏,王九一,刘栋梁,,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10
基于主干地震剖面的解释结果,本文探讨了柴达木西部地区新生代主控性断裂的活动模式、活动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演化明显存在两个大的旋回:路乐河组一下干柴沟组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东,方小敏,董光荣,金炯,彭子成,李吉均,, 来源:中国沙漠 年份:2006
六盘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北构造边界,东西两侧有着明显的风成沉积差异。通过对陇西盆地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上厚约223 m的断岘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古地磁、磁化率和粒度分析,该剖面具有1.8 Ma BP以来完整的风成沉积旋回。主要应用砂粒百分含量(>63μm)作为指示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栋梁,宋春晖,颜茂都,张伟林,方小敏,李海兵,,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份:2011
气候-构造相互作用是目前固体地球和全球变化中最前沿的核心科学问题,地表侵蚀是气候-构造之间的桥梁纽带,地层沉积速率则是地表侵蚀强弱的直接响应。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在...
[期刊论文] 作者:方小敏,吴福莉,韩文霞,王亚东,张玺正,张伟林,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8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与亚洲季风区密切关联的一个环境系统,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全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揭示其干旱化过程和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亚......
[期刊论文] 作者:吴福莉,方小敏,马玉贞,安芷生,李吉均,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孢粉研究,揭示出1.5Ma以来蒿属、藜科等旱生草本与松、桦、栎等乔木花粉含量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呈现有规律的互为消长的变化,指示...
[期刊论文] 作者:阮笑白,杨一博,方小敏,杨戎生,叶程程,,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18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方小敏,吴福莉,韩文霞,王亚东,张玺正,张伟林,,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8
亚洲内陆干旱区是与亚洲季风区密切关联的一个环境系统,其形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全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揭示其干旱化过程和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
[期刊论文] 作者:吴福莉 方小敏 马玉贞 安芷生 李吉均,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孢粉研究, 揭示出1.5 Ma以来蒿属、藜科等旱生草本与松、桦、栎等乔木花粉含量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呈现有规律的互为消长的变化, 指示了冰期-间冰期的冷干-暖湿旋回, 其中过去无机指标所指示的上、下粉砂层(L9和L......
[期刊论文] 作者:宋友桂,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苗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1
通过对六盘山地区山麓剥蚀面上的红层和陇东盆地的红黏土剖面古地磁测年及地貌地层学研究,发现红层或红黏土均形成于约8.1 MaBP,指示了晚白垩世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在此时被断裂...
[期刊论文] 作者:史正涛,业渝光,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1
采用ESR(电子自旋共振)方法,对酒西盆地老君庙剖面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测年.结果表明,玉门砾岩开始沉积的年代为3.45 Ma,结束时间为0.94 Ma;酒泉砾石层自0.84 Ma堆积.玉门...
[期刊论文] 作者:郝永萍,方小敏,胡双熙,管东红,奚晓霞,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1998
柴达木盆地东缘典型剖面(古)土壤及其黄土母质的宏观特征和理化分析表明,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曾有几次较大的波动,反映了全球冰量影响的气候波动以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宋友桂,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苗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年份:2001
Based on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and morphostratigraphy of red bed/clay sequences from pediments of the Liupan Shan and the Longdong Basin, the following res...
[期刊论文] 作者:史正涛,业渝光,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年份:2001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eland depression at the north peripher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lacustrine to deltaic R...
[期刊论文] 作者:杨胜利,方小敏,李吉均,安芷生,陈诗越,HitoshiFuk,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年份:2001
Measurements on modern soil color suggest well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il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sent climatic factors. The redness and yel...
[期刊论文] 作者:赵志军,方小敏,潘保田,史正涛,颜茂都,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在青藏高原北缘的山前凹陷河西走廊内,晚新生代山麓相磨拉石酒泉砾石层和玉门砾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对酒西盆地老君庙背斜剖面开展的古地磁测年发现酒泉砾石层底部年龄为0.84 MaBP,不整......
[期刊论文] 作者:史正涛,业渝光,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 来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袁道阳, 张培震, 方小敏, 王志才, 宋春晖, 郑德文,,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7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