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24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周立红,, 来源: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2000
检测血浆凝因子Ⅶ(FⅦ)并建立广州地区成人的参考值。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因子Ⅶ抗原(FⅦ,Ag),用量组可溶性咽子法测定活化凝血因子Ⅶ(FⅦa),用一阶段凝固法测定因子Ⅶ活性(FⅦ:C)。结果:广州地区......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焰,,等,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2001
白血病、恶性肿瘤与DIC均可有凝血功能障碍,而且前二者在疾病过程已属慢性DIC的范畴,在某些情况下,并可转变成急性DIC。DIC的病理过程中除凝血功能改变外,尚有纤溶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蔺嫦燕,, 来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年份:1998
为了对Ⅰ型血泵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我们选择9只心脏正常犬进行左心辅助动物实验,以验证该泵的血液动力学输出性能、对心脏的辅助功能及对血液的破坏程度。在动......
[期刊论文] 作者:蔺嫦燕,, 来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年份:1997
为了使血汞满足体积微型,能植入于体内,且操作简单的要求,设计。加工一体积较小,可连接左心房和升主动脉的微型离心式血泵,经模拟实验测试,离心泵性能良好,基本满足当初设计的适合临......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仲萍,,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份:1995
对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于治疗前抽血进行血栓弹力图及凝血功能测定,另选择90例健康老人为对照组。结果显示:COPD患者TEG大多数表现为高凝图象,同时有少部分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提......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来源: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8
采用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α2-纤溶物抑制物检测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TAT和α2-PI水平分别为(16.00±13.20)μg/L(1.40±0.46)kU/L,陈旧性心肌梗塞分别为(8.76±6.74)μg/L,(1.22±0.41)kU/L;不稳定性心绞痛......
[期刊论文] 作者:郭涛,,沈迪, 来源:血栓与止血学 年份:1997
以胞内钙浓度变化为基础的Ca2+信号系统在调节血小板的功能状态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变形、粘附、聚集、释放及收缩过程均依于Ca2+,...
[期刊论文] 作者:熊忠明,,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7
Benveniste1972年首先报道了经免疫球蛋白E(IgE)致敬的兔嗜碱性粒细胞能合成一种活性磷脂物质,可以引起不依赖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烷A2(TXA2)及内源性二磷腺着(ADP)释放的血小板......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5
用单个核白细胞分离技术,收集健康成人1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例、其他急性因病12例的白细胞或白血病细胞、融冻上清液及沉淀悬液分别测定其对激活的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仲萍,,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4
本文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于治疗前进行血栓弹力图及凝血功能测定,另以104例献血员为对照组。结果显示:COPD患者TEG图象大多数表现为高凝血状态,同时有少部分...
[期刊论文] 作者:夏凌辉,,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8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DIC患者20例(DIC组)、DIC疑诊组11例(DIC凝诊者)和正常人1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以上三组血浆D-二聚......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份:1997
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多伴有高凝及高粘血症。本资对22例COPD进行了凝血、纤维溶及血液流变的测定,结果表明:COIPD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纤维蛋白裂解产物D二......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仲萍,, 来源: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1995
纤维蛋白原测定,是诊断白血病患者发生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或纤维蛋白溶解(纤溶)亢进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发现有许多白血病患者伴发DIC时,实验室检测其血浆纤维...
[期刊论文] 作者:,王爱莲, 来源: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1995
血块退缩试验是检查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一种简单而且特异性强的实验方法。但正是由于方法简单,实验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细小但很关键的环节,比如实验器皿的处理、取材等...
[期刊论文] 作者:刘仲萍,, 来源: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1996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人类各种疾病的首位,而血液呈高粘度改变是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粘度综合征与凝血、纤溶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至今尚少见报道.本文检测了24...
[期刊论文] 作者:,杨焰,等, 来源:临床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凝血酶生成动力学检测方法在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意义,在传统检查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动力学图形的标准化处理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实验参数。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连接微机......
[期刊论文] 作者:蔺嫦燕,, 来源:医疗保健器具:医疗器械版 年份:1998
本文中,为了使血泵满足体积微型,能植入于体内,且操作简单的要求,设计,加工一体积较小,可连接左心房和长主动脉的微型离心式血泵,经模拟实验测试,离心泵性能良好,基本满足当初设计的适......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来源:武汉医学院学报 年份:1976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威胁广大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对发展农业生产影响甚大。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为了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原因,了...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来源:新医学 年份:1978
根据25例重症肝炎的检查结果,初步认为其凝血机制缺损有凝血因子减少、血中肝素样物质增加、血小板减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等方面,并初步探讨了凝血象检查对...
[期刊论文] 作者:宋善俊 ,, 来源:武汉医学院学报 年份:1978
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症肝炎)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下简称DIC)已被国外某些学者证实,国内采用肝素等抗凝治疗重症肝炎亦已初获成效。为了探讨重症肝炎并发DIC...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