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7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1
本文应用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对以下四种情况下砂土温度的日变化进行了模拟比较:(1)夏天和冬天;(2)初始含水量分别为35℅和20℅;(3)环境风速分别为4m/s和1m/s;(4)...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许国良,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3
在对几个经典模型评述的基础上,本文考虑了温度梯度对多孔介质中湿分迁移的影响,对刘伟等提出的"六场-相变-扩散模型"进行了改进,继而提出了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气耦合运...
[会议论文] 作者:曾海波;刘伟;范爱武;,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1
本文应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考虑到作物根系和冠层的影响,对稳态情况下有限空间土壤床中的水热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土训中的水热分...
[会议论文] 作者:陈丽湘,刘伟,范爱武, 来源: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6
本文在"七场-相变-扩散"模型基础上,结合多孔介质溶质运移理论,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土壤中的盐分上升过程,以期最终实现对土壤...
[会议论文] 作者:刘炳成,刘伟,范爱武, 来源: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 年份:2003
建立描述存在干饱和层时的土壤热湿传递的数学模型,并就自然环境和恒定太阳辐照下两种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温度和湿分分布以及水分蒸发的动态特性,分...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下水深度分别为0.5m、1.0m、1.5m和2.0m,地下水矿化度分别为1.0g/Kg、2.0g/Kg、5.0g/Kg和10.0g...
[会议论文] 作者:刘炳成,刘伟,范爱武,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2
鉴于土壤表层的水分可能被完全蒸发,建立了存在湿分分层的土壤热、湿传递的二维稳态数学模型,并对水、热的迁移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内各场物理量的分布.结果表明:水分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分层面附近;水蒸汽通过干饱和层向大气扩散;环境相对......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李光正,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年份:2005
本文建立了土壤热、湿、气及盐分耦合运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地下水深度分别为0.5m、1.0m、1.5m和2.0m,地下水矿化度为5.0g/Kg,以及土壤盐分初始浓度为0g/Kg时,5年后土壤溶液中NaCl、KCl、CaCl2和MgSO4分别沿土壤剖面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深度......
[会议论文] 作者:贾晖,刘伟,刘志春,范爱武,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根据核心流强化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扰流叶片换热器,对其进行了传热和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在Re数为3000-21000的范围内,该换热器相比折流杆换......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伟,陈丽湘,许国良,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4年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4
分析了土壤水分运移温度效应的机理,对刘伟等提出的"七场-相变-扩散模型"进行了改进,继而通过对20厘米深的砂土中热、湿耦合运移的数值计算考察了土壤水分运移温度效应的大小,结果显示:60天后,温度效应对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对影响可达8.7﹪以上.......
[会议论文] 作者:党艳辉,明廷臻,范爱武,刘伟,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对矩形翅片椭圆管、翅片扁管、矩形翅片滴型管空气侧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结果表明:矩形翅片椭圆管空气侧的散热量要明显小于翅片扁管,但是其对流换热系数要稍大,而......
[会议论文] 作者:刘思远,范爱武,康鑫,靳世平,刘伟,钱壬章,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运用Fluent软件对间距2mm≤b≤5mm、进气速度1m/s≤Vin≤7m/s的径向狭窄通道内的冷态流场进行了三维非稳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通道间距和进气速度对涡的形成和发展、流动...
[会议论文] 作者:范爱武,刘思远,康鑫,靳世平,刘伟,钱壬章,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09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对底部加热、间距为2mm、半径为25mm的径向微通道中甲烷/空气的预混燃烧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数码摄像机发现了圆形的稳定火焰和非稳定火焰、透平叶片形旋转火焰、移动式火焰以及三分叉旋转火焰等多种火焰形态,在此基础上画出了以预混气进口速度和当量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