帔帛相关论文
敦煌壁画作为我国艺术发展长河的无上瑰宝,艺术价值不可估量,其中的飞天形象极具时代特色和研究价值,所披帔帛使其形态亦动亦静。......
帔帛,是隋唐时期女装中流行的一种配饰,虽然在这一时期的图像资料中常可见到,但对于其名称及早期的发展历史大多语焉不详。在南北......
飞天作为佛教理想天国的生命化表现,在敦煌与云冈北魏早中期的石窟里,飞天还带着浓郁的西域情调,北魏晚期以后,潇洒飘逸的中原式飞......
镇江博物馆藏有一批唐嵩山先生捐赠的传世佛像,本文就其中的10件佛像作一介绍,并对其时代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Zhenjian......
佛子崖摩崖造像位于旺苍县普济镇五星村东南 1 5 0米处的一座山崖上 ,现存编号的龛像共 41个。基本上开凿于盛唐时期 ,造像的题材......
皇泽寺石窟位于广元市城西一公里的乌龙山脚下 ,寺内石窟现存 5 1龛 ,其中较大的窟 6个 ,造像数量 1 2 0 0余尊。始凿于北魏晚期 ,......
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最初为释迦摩尼去世后,弟子为了纪念和瞻仰而雕刻的造像,后来逐渐演变为佛门弟子纪念那些因佛法修行而成......
莫高窟早期洞窟,在探讨敦煌乃至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交脚菩萨作为佛教造像中形制特殊者,历来成为学......
封面图片简介铜鎏金水月观音像,高53厘米,五代(907-960年),浙江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观音头戴宝冠,冠正中有化佛,袒上身,戴璎珞、项......
中国早期金铜佛造像中有关弥勒的遗存见于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Fujii Saiseikai Yurinkan Museum of Art,Japan)出土于陕西三原的......
本文阐释了北魏时期的个体鎏金铜观音造像的留存情况及风格特征,并对典型的造像样式进行深入地剖析,力图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了解北魏......
2004年秋,青州博物馆的庄明军约我与尚林对青州周边几个县市博物馆所藏佛像全面考察了一次,所获颇多。没想到此行还促成了一尊石造......
在众多的唐墓壁画中,有幅场面宏大,充满宫廷生活气息的壁画。这就是1990年从燕妃墓墓室出土的壁画——《宫苑乐舞图》。图中所绘十......
西安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前赵、前秦、后秦等国的都城,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北魏是佛教传播与活动较为频繁时期,地下地上遗留......
石刻菩萨像为四川宋代佛教造像的重心所在。本稿以实地调查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在多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河南沁阳县悬谷山太平寺遗存的窟、龛、影塔等为研究对象。结合典籍,认为隋代千佛洞窟主要体现佛法......
临朐地处山东半岛西部,北邻青州,南与沂水,沂源接壤,西靠淄博,东为昌乐、安丘,境内地势南部多丘陵山区,沂山主峰即在县南境。自20......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至北魏时期与中国文化进一步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人们普遍把佛教作为精神上的寄托,祈求福享之风盛行......
一.龙门石窟古阳洞概况龙门石窟古阳洞(第1443窟),高11.20、宽6.9、深13.7米,坐西朝东,在天然溶洞基础上凿建,平面纵长呈马蹄形,穹......
此尊格龙受造半跏思维像(图1),汉白玉,高42厘米,宽23厘米。菩萨五官清秀,表情静谧安详,右手食指支颐,呈冥思佛理的思维状。身躯略......
主要通过文献和图片资料,对敦煌壁画中从北凉到元代帔帛的形制、装饰方法、代表的等级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比其与印度的沙丽的......
摘 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其思想和义理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对世俗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直接和集中的体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印象.中国历代服饰文化和艺术都......
帔帛是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和常用的一种衣饰,从着装方式和形态而言,其属于披挂、包缠型服饰,该衣饰形态是古代两河流域世俗人物服装......
本文以隋唐帔帛色彩表示法为例,通过构建与分析设计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色彩表现设计原则,重新审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色彩表示法的相......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迁都,洛阳地区伽蓝纷立,佛教兴盛,成为新的南北朝佛教艺术发展中心。观察此时段内洛阳龙门石窟菩萨造......
<正>高200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帔帛,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裙腰结带,腰带饰宝珠花并......
敦煌飞天的动态表现是中国动画界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而这一课题主要的难点在于飞天帔帛的动态表现。笔者对敦煌莫高窟进行了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