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相关论文
采访缘起:1997年3月3日黄昏,春寒漫漫,我在成都白果林某大院的底楼,访问了民间艺人任唤琴。任伯母很慈祥,很热情,使出功夫,把看家本领一一展示,还......
记得在“文革”中曾经出版过许多由群众组织印行的小报。在那些常常冠名为“××战报”的小报上,一度充斥着许多暴露那些被打倒的......
记得1993年杨键编著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由朝华出版社出版,就曾引起了读书界广泛关注与兴奋,虽然简陋,却集中地为人们展......
长期以来,我们无知而极端地理解着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断层,以为那真的就是一个绝对的断层、绝对的荒漠;以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和人文......
1986年,我有个朋友叫廖亦武,人称廖胡子,写诗。他来说,有一个人让他感觉特别好,他是指人的气质特异。朋友都知道,廖亦武对人相当......
那个停留在20多年的记忆的地方叫作羊耳峪。鞍山,羊耳峪,小火车。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似乎永远不会从我的脑海里抹去。正因于此,......
【正】忧患意识,是一切思想家、文艺家的共同财富。因而在本文里,不是将其当作诗歌的艺术特色或艺术特质,而是将其视作诗人创作时......
长期以来,我们无知而极端地理解着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断层,以为那真的就是一个绝对的断层、绝对的荒漠;以为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和......
【正】 “艺术能够争取起到‘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
<正> 撞击:诗歌精神与观念的重构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2)是一位站在传统诗的门槛边的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
我于诗就象掉进海里,别无选择只有游过去,才是唯一生存的出路。诗于我好象误入歧途,路——越走越窄、越难.这谜一般的出口能找到吗......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1.问题:诗何为?我们坚持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时代生活中,重新提出诗何为这一问题是可能引导我们真正理解先锋诗歌的根本意义之......
<正>不是词语创造意象,而是意象唤醒词语。——摘自写作札记一、现代诗的意象构成形象、印象与意象意象是现代诗的最小结构单位。......
文化反思中的现代感兴——略论现代史诗对自我的重铸孟金蓉文化寻根现象的产生,在诗歌领域要比在小说中来得更早一些。“文化寻根”......
后朦胧诗向人艰难又平庸的生命真实靠近同时,也消解了崇高感;它在艺术上实现了从意象到事态的抒情策略转移,告别了优雅的士大夫情......
<正>五十多年前,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新诗归纳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
<正>上篇在1980年代先锋诗歌的地理版图上四川以其极其鲜明、生猛、火辣和张扬的"地方癖性"使得诗歌场域的中心和重心同时发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