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实验室管网末端水为研究对象,对氯氨比为3:1及4:1条件下氟胺衰减规律进行拟合得到氟胺衰减水相消耗模型,分别考察了有机物、亚硝氮浓度、温度和pH值等水相因素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网水中氟氨比为3:1的氯胺自衰减速率大于4:1的氯胺。水中有机物浓度越高,氯胺衰减速率越快,在NOM影响下,低氟氨比的衰减速率要快于高氯氨比时的氯胺,且反应初始阶段迅速减少,而后消耗速率则相对较缓;亚硝氮浓度越高
【机 构】
:
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
【出 处】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0年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验室管网末端水为研究对象,对氯氨比为3:1及4:1条件下氟胺衰减规律进行拟合得到氟胺衰减水相消耗模型,分别考察了有机物、亚硝氮浓度、温度和pH值等水相因素对氯胺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网水中氟氨比为3:1的氯胺自衰减速率大于4:1的氯胺。水中有机物浓度越高,氯胺衰减速率越快,在NOM影响下,低氟氨比的衰减速率要快于高氯氨比时的氯胺,且反应初始阶段迅速减少,而后消耗速率则相对较缓;亚硝氮浓度越高,氯胺衰减速率也加快,且不同氯氨比对其衰减基本没有影响。pH和温度会影响不同氯氨比氯胺的衰减速率,pH为碱性时,3:1氟胺的衰减速率比4:1氯胺快,而pH为酸性时,不同氯氨比下氟胺衰减速率基本一致;氯胺的衰减反应是酸催化反应,pH的降低会提高氯胺的衰减速率。而温度越高,对Cl/N=3:1的氟胺衰减速率影响较大,使其衰减变快。并且上述实验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各水质务件下一氯胺衰减的情况。
其他文献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部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水体,造成饮用水源水质的急剧下降。最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水中的一些有机污染物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我国2006年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数量己超过水质指标总数的2/3,由此可见,加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已成为饮用水
杨柳青水厂5 000m3/d膜处理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应用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示范工程的工艺设计特点,将超滤膜工艺的出水水质及运行成本与传统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示范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工艺设计经验以及超滤膜技术在市政供水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选择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是可行的。
试验研究几种不同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纳滤膜(NF)去除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Z)的影响效果。试验所用DOM选定腐殖酸(HA)、单宁酸(TA)和海藻酸钠(SA)。结果显示三种DOM对SMZ去除率和通量影响迥异,并与DOM的亲疏水性相互关联。为了更好了解DOM对NF去除SMZ的影响机理,试验对臭氧化HA也进行了研究。臭氧后HA相对于臭氧前HA疏水性大大提高,对SMZ去除率的影响相应提高。试验结果表
本研究采用粉末活性炭、混凝沉淀和UF膜联用的技术对某低浊湖水进行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滤膜及其工艺系统不仅能有效地去除浊度及悬浮颗粒,对有机物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将CODMn降至3mg/L以下.试验将有机物分离为强疏水、弱疏水、极性亲水和中性亲水4个组分,并着重对处理流程各单元以及反冲洗和药剂清洗水进行了有机物各组分和3维荧光的分析,以期了解有机物不同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预处理
本文通过阐述农村水窖饮水安全现状,结合PVC超滤膜在实验室和现场实际应用的效果,对PVC超滤膜在窖水中的应用成本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解决农村水窖饮水微生物安全的可行性。
荷电纳滤膜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率受原水pH影响显著。本实验以模拟含砷地下水为原水,通过考察原水pH对荷电纳滤膜表面电荷性质、表面基团水解、以及砷存在形态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明荷电纳滤膜对砷的去除机理。荷电纳滤膜表面基团因原水水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水解趋势,使膜表面等电点发生改变。在含As(Ⅴ)的地下水中,荷电纳滤膜等电点为pH7.5;在舍As(Ⅲ)的地下水中,其等电点为pH8.3.原水pH为膜等电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凝-微滤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投加2mg/L的FeCl3,混凝-微滤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的CODMn和D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2%和21.4%。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和总磷,使之满足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阈值要求;同时工艺出水的细茵再生长潜力(BRP)比原水降低1个数量级。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可有效提高饮用水
由于净水行业,或自来水深度净化领域的规模或社会影响力不足,政府及相关机构均没有做过行业专利分析的工作,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导致国内不少企业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或以无效专利忽悠消费者,专利技术的应用效率十分低下。本文利用专利地图的方法,针对中国大陆净水行业自上世纪85年至2009年,从各技术种类专利量的角度展开分析,以类似地图的直观化系统化的图表反映专利发展的态势信息。这些信息给我们显示了
采用实验室小试装置考察浸没式超滤膜与混凝、粉末炭等预处理组合工艺系统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效果。通过维持过滤通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观察运行过程中跨膜压差的变化,分析混凝,粉末炭预处理以及曝气对浸没式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影响;同时分析混凝/超滤、粉末炭/超滤以及混凝/粉末炭/超滤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对超滤膜跨膜压差的影响较大,能很好的缓解跨膜压差的增长速率,而投加粉末炭则对跨膜压差影
@@超滤(Ultrafiltration,UF)技术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以超滤为核心技术的组合工艺为微污染地表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水质保障技术,但膜污染一直是超滤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中的一大瓶颈。许多研究表明,天然有机物(NOM)是造成超滤地表水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膜污染是超滤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但是,超滤与其他工艺的有效组合可以延缓膜污染的进程。混凝-超滤和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