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癌性试验动物的自发性肿瘤病变中,垂体肿瘤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通常诊断为垂体腺瘤和腺癌。对于垂体腺瘤和腺癌单纯依靠肿瘤细胞形态鉴别往往不易区分。垂体前叶腺瘤的诊断标准为瘤体压迫周围正常组织,或直径超过前叶的一般,细胞可呈多形性,可见异型性,无转移及周围浸润。垂体前叶腺癌一般瘤体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直径超过前叶的一半,细胞形态多样性和异型性比腺瘤明显,主要诊断依据是发生了脑或基蝶骨(蝶鞍骨)等周围组织浸润。因此如果将垂体单独选块制片将很难判断其是否发生周边浸润,除非在脑组织切片上明确看到了垂体肿瘤细胞的浸润。本次试验中,垂体肿瘤制片时,只要肿瘤很容易从基蝶骨上剥离,就进行了单独制片,而只有当肿块与基蝶骨连接紧密不易剥离时,才连同基蝶骨一同制片;垂体腺癌的诊断标准采用了是否在脑组织切片上看到了明确的转移癌灶,按此标准诊断后,垂体腺癌的发生率与相关资料基本相符,故认为虽然制片上有缺陷,但诊断未出现明显偏差。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的诊断现在仍有争议。对那些已经发生了多处及远处转移的白血病确诊相对容易,一般常伴随肝脏的大片转移及肝组织片状坏死,以及其他全身多脏器及血液系统的转移,即全身各处随处可见白血病细胞,且此时肿瘤细胞异型性比较显著。对于那些仅发生了脾脏及骨髓组织明显造血细胞异常增殖及不成熟细胞所占比例较大时,对其是否可诊断为白血病存在争议;此时往往伴随肝脏和肾上腺的轻微血窦内异常造血细胞浸润,多以粒系为主,这时对将其诊断为白血病还是造血细胞粒系增生存在极大的困扰。本次试验的诊断标准在和邀请的外单位同行评议病理学家共同商议下定为只要骨髓和脾脏内出现了不成熟造血细胞的明显增生,伴随肝脏和肾上腺血都窦浸润是即诊断为白血病。按此标准诊断后,白血病的发生率比相关资料有明显升高,故认为诊断存在偏差。虽然整体诊断存在偏差,但因为所有动物的诊断均采用统一标准,故未出现组间发病率的差异,基本不影响试验结果判定。上述发生诊断偏差的白血病大部分为粒系为主的增生,少部分为红系巨核系增生,而淋系异常增生往往能够确诊。从人类白血病的临床分型诊断经验上来说,确诊可以依靠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但笔者认为对于毒性病理学诊断,加强普通HE切片的诊断能力更为重要;因为人类临床的诊断分型主要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而实验动物病理诊断一般并不需要确切分型(除非是机理性研究),故而从既往资料上看到动物白血病的诊断多为单个核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