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化 (如温度升高) 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论文系统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典型主食竹种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 (Mitford) T.P.Yi),从其天然分布下限至上限的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
【机 构】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81 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院,苏黎世 CH-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 (如温度升高) 迅速而强劲地影响着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致使植物生长发生变化,因此高山地区成为研究植物环境适应性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为了认清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竹子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本论文系统调查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典型主食竹种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 (Mitford) T.P.Yi),从其天然分布下限至上限的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沿海拔梯度研究了分株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基于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质量的叶氮含量(Narea,Nmass),以及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及其组分.研究结果表明,各调查因子对海拔的响应均是非线性的,表现为随着海拔升高,各调查值先降后升,高峰值出现在分布上限区域(1810m),而最低值出现在中海拔区域(1620m),反映了环境因子随海拔的非线性变化.分析认为,油竹子的生长在不同海拔上受环境影响较大.
其他文献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出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致死率高,危害十分严重,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人员、货物交流日益频繁,加大了尼帕病传入传出的风险。近年来,尼帕病先后在多个国家出现,引起各国政府及兽医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剖析该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和传播特性,传入我国的可能途径,及我国对该病的防控现状等因素,确定目前我国存在传入尼帕病毒病的较高风险。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仔猪、犊牛等幼畜发生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毛和肠毒素是ETEC的两个主要致病因子,菌毛的作用是使细菌定植于小肠,从而ETEC能够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引起小肠生理功能紊乱,分泌大量液体并最终导致腹泻的发生。
本文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对犬肝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培养。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肝细胞教和存活率.将细胞接种于大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板中,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培养上清液中ALT和AST活性。结果显示:每只犬可获得肝细胞7~8×109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3.9%.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完整、生长良好。6h、12h的培养上清液ALT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AST活性在不同时段没有显著变化(P
本研究将40只20日龄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给3个处理组小鼠分别连续2d腹腔按体质量注射铅10,20,40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4,72h分离卵巢,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同时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凋亡基因p53、Bax、Bcl-2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醋酸铅可促进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且随
目的:通过氯丙嗪染毒体外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研究其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未成熟的wistar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在初步确定氯丙嗪作用于颗粒细胞IC50值为4.36×10-5 mol/L的基础之上,设置了对照组和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的氯丙嗪染毒组,剂量分另4为0、0.1、1、10μM,染毒24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
本研究拟采用2-DE电泳及MALDITOF-MS/MS技术比较分析PRRSVJL/07/SW株体外感染Marc-145细胞.感染体内肺泡巨噬细胞(PAMs)膜蛋白差异表达模式,揭示PRRSV感染引起的细胞膜蛋白表达变化,筛选出病毒感染前后的与受体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表明,病毒体外感染Marc-145细胞鉴定了13个差异表达膜蛋白(7个上调蛋白,6个下调蛋白),病毒体内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成功鉴定了1
本文论述了在广东省肇庆市发展珍贵树种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大力发展珍贵树种的前景和优势,针对适合肇庆市发展的珍贵树种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根据肇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珍贵树种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花卉苗木产业化是现代林业与园林发展的重要课题,是造林与园林绿化物质保障的最佳途径,是提高绿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想目标。就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初浅分析,提出促进金华园林花木产业健康发展的七项措施。
温带和寒带的树木一年又一年的加粗,形成生长轮即年轮。木材的年轮是过去环境变化的理想记录器。一个年轮内所形成的木材可由很多指标来衡量,在年轮水平上有年轮的宽度和密度等;在细胞水平上有细胞直径、细胞壁厚度、细胞个数及细胞壁上微纤丝的方向等。树木年轮气候学及树木年轮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表明,年轮宽度和密度对其生长地温度和降雨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但在细胞水平的研究报道甚少。然而,从木材解剖结构来看,一个年轮的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CKS)和常绿阔叶林(CKK)为对照,闽北不同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TZS)、毛竹纯林(TZC)、竹阔混交林(TZK)为研究对象,对林冠层对降水截持效益、林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冠截留率排序为CKK(35.78%)>TZS(33.30%)>TZK(28.27%)>TZC(28.05%)>CKS(27.30%);枯落物持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