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于大陆架边缘、由物源越过陆架坡折并在陆坡沉积而形成,分布广、储层发育,其富油气性已经全球多个地区的勘探实践所证实.基于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海组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分布与结构充填,分析了其发育的主控因素与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剖面上呈S形、斜交或叠瓦状前积结构,钻井揭示为厚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与前三角洲泥互层沉
【机 构】
: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于大陆架边缘、由物源越过陆架坡折并在陆坡沉积而形成,分布广、储层发育,其富油气性已经全球多个地区的勘探实践所证实.基于最新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海组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分布与结构充填,分析了其发育的主控因素与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表明,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剖面上呈S形、斜交或叠瓦状前积结构,钻井揭示为厚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与前三角洲泥互层沉积,平面上北东向展布于白云凹陷至鹤山凹陷一带.白云凹陷段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小,以斜交前积为主;白云南洼东段呈S形前积结构,顶积层为厚层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岩,前端深水水道与深水扇发育;南部隆起段以斜交、叠瓦状前积为主,规模较小;鹤山凹陷段以S形前积结构为主,发育大型下切谷与深水扇.晚渐新世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深水区形成了稳定的陆架坡折带,古珠江携带的充沛物源与珠海组晚期相对海平面下降促使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泥质沉积是一套中等-好的烃源岩,同时其发育也为海相泥岩带来了丰富的陆源有机质,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分布广、纵向厚度大,是深水区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前端发育的深水扇体是有利勘探目标.珠海组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系统研究将为在深水区寻找大型储集体提供依据,有力的推动该区油气勘探.
其他文献
转动惯量是机械传动机构的重要参数,对系统的机械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转动惯量也是伺服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为提高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并为Stribeck动态摩擦参数的精确辨识创造条件,提出了基于Stribeck简化模型伺服系统转动惯量的辨识方法.首先,消除转矩纹波对摩擦模型参数辨识的干扰;然后,应用稳态误差分析辨识Stribeck模型的静态摩擦参数;最后,在静态参数辨识
透明生物细胞或组织的定量位相成像与测量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与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定量位相成像已经成为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且在仪器系统实用化研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还没有商用仪器出售,更没有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对透明生物样品的观察及成像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定性相衬显微术或相衬显微镜。因此,进一步对相衬技术的定量成像分析与研究,有利于其向定量测量与成像方向发展,拓展应用范围及功能。根
针对镗削颤振在孕育和形成时,其能量从小变大,主峰频率会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直至颤振频率附近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与HHT边际谱相结合的镗削颤振识别和预测方法.对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实测镗杆颤振应变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D),再对得到的本征模态函数(IMF)中能量较大的进行任意瞬时频率的时间积分,所得的边际谱对多模态振动信号中,能量集中的频率具有好的锁定效果,以频率的分布和
介绍了广东台的大型演播室多通道录制播出及该系统与后期系统全文件化连接的实践过程,并提出了几点体会.由于前期录像服务器系统与后期非编系统的品牌数目繁多,而各公司的系统之间较难做到紧耦合式的连接方式(即握手式连接方式),故在本项目中,采用了落地式的办法,即制定媒体文件描述文件XML接口标准,要求各公司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编制接口软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以后的异构系统之间连接提供了
以G65高速公路包头黄河大桥为监测对象,设计了在运营期间对黄河大桥进行健康监测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监测内容涉及大桥的环境、关键位置的应力(应变)、跨中挠度、梁端位移、大桥裂缝、振动测量等方面的实时监测.本健康监测系统总体方案是通过传感系统采集原始信号,信号传输与处理系统将信号传输至采集模块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传输至上位机进行数据实时显示和保存,同时将上位机上的数据通过Internet
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 m西科1A井的在1257.52 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 m-1262.0 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 MPa-20.85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5.97 MPa-18.29 MPa,估算垂直主应力为22.86 MPa-26.68 MPa,原地应力结构为SV>SH>Sh,以垂直主应力为主导,该应力结构特征有利于正断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由于其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而备受关注,2006年,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深水扇气田的重大发现拉开了中国深水油气勘探的序幕。盆地的现今地温场特征与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有关,是构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地温场通过提供能量、改变岩石力学性质来制约和影响岩石圈的变形与演化,同时也是影响分布于烃源岩中的分散有机质生成油气关键因素。对现今地温场进行研究,可以了解
白云-荔湾凹陷已经成为重要的深水勘探区,但近期的钻探也揭示出勘探层系单一、储层随埋深快速降低、CO2充注以及发现油气田规模偏小等问题,由此导致对烃源岩、储层及圈闭条件的担忧。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横跨南海北部陆缘过渡地壳到洋盆边缘,三维地震和重磁显示该区地壳厚度从北侧29km迅速减薄至17-18Km,向南逐渐过渡为洋陆转换带(OCT).陆缘地壳强烈减薄区基底结构上的变化导致
为解决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物源问题,文中将非线性技术应用于陵水17-2气田物源分析,即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分形维数进行沉积物源方向分析.该技术有效避免了由于风化、搬运、沉积等作用而导致的重矿物组分变化问题,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黄流组沉积物源分析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开辟了深水区物源分析的新思路.同时针对深水区复杂储层特征,为有效预测油气层评价中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文中基于非线性理论,采用多重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神狐海域发育着一系列NW走向的陆坡限制性峡谷群,这些海底峡谷是沉积物向下陆坡-深海盆输送的通道.运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基于白云凹陷北部第四纪层序地层格架分析,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对限制性峡谷的侵蚀、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沉积充填可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其中高位体系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单元.陆坡限制性海底峡谷群的形成与高位体系域时期的沉积物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