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48主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及QTL定位

来源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4961对的SSR引物对中棉所48的两个亲本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筛选到71对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引物,用这些引物对261个F2群体进行扩增构建连锁图,获得了包含有48个标记位点的14个连锁群,共覆盖498.7 cM,约占棉花总基因组的10.0,%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F2群体的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1个稳定的QTLs,其中铃重有2个,衣分4个,纤维整齐度2个,纤维细度2个,纤维伸长率1个。这些稳定表达的QTLs,能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可用于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其他文献
以国内外112份常规种质资源为材料,构建了以近红外反射光谱预测棉子完整子粒油分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以陆地棉杂交组合Humcopedixil4wtr5×盐城90-110(HY)和DPLSP3×盐城115(DY)构建两个F2陆地棉种内群体为材料,用覆盖棉花基因组的SSR标记对陆地棉油分含量数量性状位点进行筛选。复合区间作图分析结果表明,在HY群体中,控制油分含量的QTL位于LG
本文介绍了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65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分析了历年区域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结果,探讨了适时播种,培育健壮棉苗;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科学运筹,加强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要点。
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棉花研究所对欣抗4号、“国欣”中棉所35、中棉所23等若干棉花品种(系)进行了系统的生育调查,揭示了欣抗4号的生育规律,并根据生育规律提出了配套的栽培措施。使优良品种的特性得以充分发挥。
研究了三个移栽期和四个底墒灌溉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棉株内产量分布的影响,旨在找出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移栽期和底墒灌水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与其它移栽期和灌溉量相比,移栽期4月28日和底墒灌溉量1t·小区-1条件下,棉花的单株成铃数最高,为17.4个,且蕾铃脱落率最低,为56.0%,但烂铃严重,为2.7个.株-1。研究还发现移栽期4月28曰和底墒灌溉量1 t·小区-1显著提高了第一果节处的成铃数,即间
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表面,通过叶片或表皮进入到植物体内,从而影响内源激素的合成,进而达到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资料显示,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对化控药剂的反应情况不同,一般来说,海岛棉及具有海岛棉血统的棉花品种对化控不敏感。但是,不同类型的棉花品种对化控的反应究竟有多大的差别还少有报道,为此,2009年,作者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探讨,通过实验分析可知,不同品种对化控的反应有明显差
通过对新陆中21号在巴州地区种植情况的全面调研,初步明确了其在当地的田间表现,并建立了配套的栽培措施,为进一步开展此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料。
通过对新乡市棉花生产现状调查,分析了新乡市棉花生产的有利因素,找出了制约新乡市棉花发展的限制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新乡市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①实施棉花种子工程建设;②进行种植方式改革;③加强棉花栽培模拟决策系统研究,建立综合示范基地;④实施棉花产业化经营;⑤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全面总结记录了每公顷产子棉12090kg超高产棉田创建的基本概况、主要结果、核心技术、技术途径方法。
总结性地介绍了长江中下游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进展,包括抗虫杂交棉主要品种类型生育特性、优化协调栽培技术研究、“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研制与试验示范、早衰、病虫害防治技术、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的引进和本地化研究与示范,集成核心技术和现有技术,形成了“杂交抗虫棉优质轻筒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从河南省近5年来审定通过的棉花品种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鉴定结果可以看出,新审定品种抗枯萎病性较强,近80%的棉花品种达到抗病以上标准,而抗黄萎病性较弱,仅有7%表现抗病,90%以上品种表现为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