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PDGFRα、PDGFRβ、FGFR1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的诊断体系研究

来源 :2010年上海血液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2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常伴有嗜酸细胞增高,随着研究的深入,陆续在这类疾病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改变,如PDGFRα、PDGFRβ和FGFR1等,而国内文献未见这三个基因的系统性检测报道。为了能对外周血/骨髓中嗜酸细胞增多的血液疾病更好的明确诊断,提高恶性克隆的检出率,指导有效治疗,对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常规染色体及FISH基因检测,并分析其实验室特征,希望对这些疾病建立一套较为简易而全面的分子诊断体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运动想像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运动想像是指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动作表象或形成新的动作表象的练习,通过想像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特定的运动代表区却不引起明显的身体活动。它是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感知觉、记忆和运动的机制。运动想像在康复领域的提出和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本文首先介绍了表面肌电图常用的参数,然后对不同状态下脊柱肌肉功能进行了评估,最后提出了可靠性与可重复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推拿康复方法,描述了推拿手法治疗的全过程,然后提出了功法训练方法,最后又探索了如何提高临床疗效。
本课题为随机,对照研究,设立神经发育疗法治疗组,神经发育疗法配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组,进行对照。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SIAS)和巴塞指数(BI)进行评定,探讨神经发育疗法配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TET2是一个位于染色体4q24上的肿瘤抑制因子,其突变见于各种髓系肿 瘤中。TET2可能参与了部分髓系血液肿瘤的发病,与髓系肿瘤的临床表型不同 有关,且是部分疾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本文就TET2突变在常见血液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做出综述,旨在为临床血液肿瘤的诊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NF-κB是一组具有特殊DNA结合序列的转录因子,在MM细胞的周期调节,细胞生存,抗凋亡,细胞因子的产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阻断NF-κB通路为作用靶点的新药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MM患者的预后,然而所有患者都(将)最终复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分子-IKBa,NFκB2和TRAF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不包括M3型),发病中位年龄为67岁、75岁以上占35%。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85-2005年门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显示,老年白血病组540例中急性髓性白血病448例,占83%;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仅37例,占6.9%。老年AM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是HBV感染高发区,10%人群为HBsAg携带者。由于HBV与淋巴组织有亲嗜性,同时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又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导致淋巴瘤患者较一般人群更易感染HBV。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HBsAg阳性率为22-77%,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及NHL合并HBV感染者接受化疗后出现HBV再激活、肝功能损伤甚至
目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是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为植入的供体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被宿主(受体)抗原致敏而激活、增殖分化,直接或间接导致靶器官的损害。供体造血干细胞(HSC)在宿主体内成功植入后,宿主造血细胞来源于供体HSC,理论上其不应成为aGVHD的靶器官,从而导致供体HSC数量减少和功能改变,引起造血功能障碍;但急性GVHD患者出现造血功
目的:建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 并筛选出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转白)的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4家医院提供的疑似MDS病例采用WHO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建立MDS患者队列。在随访终点,根据 MDS患者是否转化成白血病确定病例组(发生转白的MDS患者)和对照组(发生转白的MDS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