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类肠道宏基因组研究计划(European 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MetaHIT)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肠道细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约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成年人胃肠道中超过99%的基因都来自细菌,其中存在约1000种主要的细菌类型。尽管不同研究均表明胃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是一致的,但其种属和相对比例在不同个体间以及疾病与健康的不同
【机 构】
: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咸阳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六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肠道宏基因组研究计划(European 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MetaHIT)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肠道细菌群约有300万个基因,约是人体基因数量的100倍。成年人胃肠道中超过99%的基因都来自细菌,其中存在约1000种主要的细菌类型。尽管不同研究均表明胃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组成是一致的,但其种属和相对比例在不同个体间以及疾病与健康的不同状态下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疾病的中医证候类型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是否存在相关性和内在机制上的联系?目前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讨论了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120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PU诊断的120例患者,进行性别、诱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溃疡分期、中医证型等临床资料收集。结果:肝胃不和型以女性多见,脾胃湿热型和瘀血阻络型以男性多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的Hp阳性率比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的高;脾胃湿热型的诱因主要是饮食和烟酒,肝胃不和型的诱因主要是情志失调
目的:观察溃愈颗粒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治愈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治疗组口服溃愈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疗程3月.观察停药后半年、1年时的Hp再感染率和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半年Hp再感染率分别为7.14%和20.37%,溃疡复发率分别为5.36%和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调节有关,但具体病机至今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损伤与UC发病密切相关,UC患者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加速,细胞凋亡参与了UC的发病.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e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nases-3,Caspase-3)是哺乳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
一.研究资料及方法:1 病例来源及分组:本研究观察了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结肠镜确诊,并辨证均属于大肠湿热证.其中60例患者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中药联合西药组;30例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2012年《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制定.中医诊断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
目的:从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角度揭示大肠癌脾虚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8例患者血清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后经不同波长光激发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DeCyder Image QuantTMV6.5软件分析,选择脾虚组与湿热组和健康相差达1.2倍以上的蛋白作进行质谱鉴定.结果:最终确定了12个差异蛋白质,其中IL-8、维生素D结合蛋白、载脂蛋白A-I、β-GDP解离抑制因子、转甲状腺素蛋白前体
前期研究中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体表存在热敏腧穴,且其高发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那么艾灸热敏腧穴与非热敏腧穴对IBS-D患者的治疗是否有区别?即灸位是否是影响艾灸疗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通过与艾灸非热敏腧穴为对照治疗,观察艾灸热敏腧穴能否治疗IBS-D,条位是否是影响艾炙疗效的关键
目的:观察该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IL-4、IL-6的影响,以期用现代医学探讨该方治疗UC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 itrobenzenesu lfonie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按照空白组(BK)、模型组(MK)、柳氮磺胺吡啶组(SK)、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LK)、泄
现代医学对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治疗亦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故仍谓之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神经胃肠病学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脑-肠轴(brain-gut axis)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肠道的神经支配及调节是由肠道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
目的研究厦门部分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的调查表》,对IBS-D患者的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并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收集。
本文介绍了补泻兼施的方法治疗了中毒性结肠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1例经验。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中医先期治疗予大承气汤加减(枳实10g,厚朴10g,生大黄15g,芒硝20g,白及15g,桔梗10g,水煎灌胃,每次50ml,日4次),同时给予清热解毒方(黄连、黄柏、大黄、姜黄、芒硝等研磨封包治疗全腹部,日1付)。症状缓解后治疗上予小承气汤加减(枳实12g,厚朴12g,大黄6g,炒薏苡仁15g,茯苓20g,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