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测试间断性跪坐时腓肠肌的肌氧含量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探讨练习间断性跪坐能否达到远程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的效果,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运动性心血管意外。1)测试间断性跪坐时腓肠肌的肌氧含量,检测其阻断下肢血流的情况,判断这种简单的身体姿势改变能否使身体局部反复几次缺血再灌注,提高耐缺氧能力;2)测试分析间断性跪坐时HRV的变化特征,分析间断性跪坐时膝关节以下部位是否能实现反复几次缺血再灌注,能否远程引起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适应性变化,为有氧运动前通过间断性跪坐进行心血管准备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研究方法:1)结合远程缺血预适应文献资料设计间断性跪坐方法为:跪坐5min后起立活动5min,如此重复3次为一组,耗时30分钟,跪坐时双膝双踝并拢,臀部压坐于双脚跟,使膝关节屈到接近0度,踝关节跖屈到接近180度,使双脚背尽可能贴于地面,躯干挺直,双上肢可自由活动,也可自然放于膝上;2)腓肠肌肌氧含量检测方法:用弹力带将美国产ANT+牌MOXY-3型肌氧含量测试仪绑在受试者右侧腓肠肌外侧头中上部的表面皮肤处,记录一组间断性跪坐全程其肌氧含量;3)一组间断性跪坐过程中HRV的测试方法:受试者佩戴Polar RS800CX型心率表心率带,记录期间的心率,将数据输入Excel中进行初步分类整理,用Polar Protrainer5软件处理、分段分析受试者HRV各指标数据;4)四周间断性跪坐前、后安静HRV的测试方法:四周间断性跪坐实验前、后,受试者均用PolarRS800CX型心率表测试5min清晨起床前的卧位心率,将所测数据输入Excel整理后,用Polar Protrainer5软件处理、分析HRV各指标数据。研究结果:1)测试江汉大学体育学院和医学院健康学生22人次间断性跪坐腓肠肌肌氧含量的结果,均呈规律性变化:每次跪下时肌氧含量便开始持续下降,至第1分钟末已显著降低,5min末大部分降至0,起立活动时肌氧含量先急剧上升,短暂超过正常值,随后降至正常值;2)测试16名体育学院学生在一组间断性跪坐过程中HRV的变化特征为:HRV频域指标LFn在三次跪坐、起立时分别是56.9±24.3,63.4±19.4,60.4±23.4,63.5±18.0,59.7±22.5,74.8±23.2,呈波浪上升趋势,均高于安静时的47.1±23.6,HRV频域指标HFn在三次跪坐、起立时分别是42.9±24.4,36.5±19.3,39.6±23.4,36.5±18.0,40.3±22.5,25.1±23.0,呈波浪下降趋势,均低于安静时的52.9±23.6,HRV非线性指标SD1在三次跪坐、起立时分别是31.3±22.2,29.5±22.6,34.8±26.8,32.7±25.7,33.9±30.9,31.1±33.0,均低于安静时的67.7±36.9,且呈下降趋势,HRV非线性指标SD2在三次跪坐、起立时分别是86.4±20.9,83.9±36.6,84.4±25.3,80.8±38.2,105.3±46.6,81.1±46.9,均低于安静时的139.5±56.8,且呈下降趋势,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在三次跪坐、起立时均呈下降趋势;3)坚持四周实验期间每日至少一组间断性跪坐的10名受试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如下;HRV频域指标LFn和LF/HF在四周间断性跪坐后均下降,HRV频域指标HFn上升,HRV非线性指标SD1下降,SD2上升,HRV时域指标SDNN在四周间断性跪坐实验后上升、RMSSD和PNN50在四周间断性跪坐实验后均下降。研究结论:1)间断性跪坐能间断性阻断膝关节以下部位血流,理论上可以达到远程缺血适应性(RIPC)效果,故经常做间断性跪坐可以预防运动性心血管意外;2)间断性跪坐会引起HRV变化,对HRV具有一定的影响,间断性跪坐时膝关节以下多次缺血再灌注,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综合调节上升,副交感神经活动下降;3)四周间断性跪坐后心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未得到显著性改善,对安静HRV无显著性影响;4)要科学地运用间断性跪坐来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运动性心血管意外,尚需更多实验支持:如将间断性跪坐与远程缺血预适应常规手段对比研究,如间断性跪坐的时间特性研究,每次跪坐、起立时间多长效果最佳,如间断性跪坐的早期保护作用和延迟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