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南京地区2013年6月1日至9月31日大气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观测,分析了南京近地面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水汽中稳定同位素值在梅雨期较高且波动较大;降雨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主要与水汽来源和降水过程有关,水汽稳定同位素的低值与降水事件有关,在夏季风期间水汽和降水稳定同位素基本处于平衡分馏状态.
【机 构】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
:
第一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地球科学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南京地区2013年6月1日至9月31日大气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观测,分析了南京近地面水汽和降水中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水汽中稳定同位素值在梅雨期较高且波动较大;降雨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主要与水汽来源和降水过程有关,水汽稳定同位素的低值与降水事件有关,在夏季风期间水汽和降水稳定同位素基本处于平衡分馏状态.
其他文献
天山是亚洲中部干旱区降水同位素研究的热点区域,但长期以来关于整个天山地区降水同位素缺乏系统的监测.基于天山山区及其南北坡的20余个站点事件尺度的降水同位素记录,明确了天山地区降水同位素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利用同位素三元混合模型,计算了局地再循环水汽(地表蒸发和蒸腾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及其不确定性;利用改进的Stewart模型,定量评估了云下蒸发过程中雨滴质量和其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程度;采用大
降水是干旱区荒漠植物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说明降水变化对干旱区荒漠灌木水分利用策略的影响,以典型荒漠灌木泡泡刺、沙拐枣和5年、10年、20年和40年梭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分利用在典型降水事件后的变化规律,测定了植物茎水、各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模型对各潜在水源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泡泡刺对降水响应显著,22.4mm降水后,表层土壤水(0~50c
以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庐山3个不同方位处(庐山西面莲花镇,山顶牯岭镇和东面海会镇)采集的102个次降水样品同位素资料为基础,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庐山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氘盈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夏半年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值普遍轻于冬半年,水汽来源季节差异明显;春季水汽运行轨迹可能是从海会到牯岭再到莲花;庐山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δD=7.
水循环研究对于钾盐矿床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钾盐矿床找矿工作离不开泉水线索,另一方面,钾盐矿床开采需要破解地下水干扰难题,尤其在热带多雨地区.氢氧同位素在水循环中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的指示了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转换和成因演化,在老挝钾盐矿区,不同水体各自呈现了一定的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对于钾盐矿床地质研究和开采利用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气溶胶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使用2015年冬季1月15~28日在江苏苏州东山自动气象站(120.26°E,30.14°N)采集的3h大气气溶胶样品,通过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测定法研究了东山地区细颗粒物(即PM25)的污染特征、化学组成和来源,结果表明:在采样后期1月22~26日,东山遭受过一次持续性的空气污染过程.东山地区OC/EC平均值达到9
分析滇池表层沉积物和柱芯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总氮、碳氮原子比及稳定碳同位素,对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进行示踪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草海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较为复杂,受内、外源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外海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体浮游植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有机质及生产生活污水输入的影响.滇池沉积物柱芯有机碳来源一直以来以内源为主.
从新疆吐哈盆地北缘三道岭煤矿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11个层位中选择保存完好的Ginkgoites和Phoenicopsis叶片化石,分析其稳定碳同位素,获取中侏罗世早期的δ13C变化.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化石植物的δ13C变化趋势是偏负—偏正—偏负,与从海洋碳酸盐岩获得的变化相似.而根据化石植物气孔指数重建出该地区中侏罗世早期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与δ13C变化没有相关
以桂林地区凉风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系统监测,确定其氘、氧同位素值组成,进而建立季节性变化规律并解译记录的环境信息;通过高分辨率监测极端降水事件期间的洞穴滴水,查明其在短时间尺度内的响应规律;结合降水、洞穴滴水氧同位素组成,定量研究在"降水—土壤—基岩—洞穴"系统中垂直运移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值衰减的大小.通过建立大气降水和洞穴滴水之间的联系,量化两者之间氧同位素值的变化.
利用孔隙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化学等方法分析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层孔隙水硫酸根和δ13C-DIC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显示,KC1、KC3、KC4、K17和K10等5个站位硫酸盐—甲烷界面(SMI)分别为20cm、50cm、70cm、50cm和80cm,孔隙水总二氧化碳浓度在SMI处明显升高,沉积物发生强烈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在AOM过程中,由于12CH4氧化速率较13CH4快,故引起沉积
棕色碳作为气溶胶光吸收及气候强迫的重要贡献者,成为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利用δ13C和14C同位素技术不仅可以对棕色碳质有机气溶胶中化石燃料源和生物源进行定量解析,而且同位素的衰减过程可揭示棕色碳复杂的生成机制及其在黑碳气溶胶老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采集大气环境中、生物质燃烧、煤燃烧产生的PM2.5样品,识别并定量气溶胶中的棕色碳组分,测定气溶胶样品的吸收波长指数、质量吸收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