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污泥吸附磷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给水污泥基质进行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研究基质对磷的吸附机理.Langmuir、Freundlich和D-R方程均能较好的拟合基质对磷的吸附特征,从相关系数来看,Freundlich方程的描述更准确;由D-R方程计算的吸附自由能E 为10.77-10.83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准确的反应基质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颗粒内扩散方程表明,吸附过程受两个步骤控制:液膜扩散和孔道内扩散.热力学计算结果:ΔG0<0,ΔH0 >0,表明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城市化评价手段,结合气象观测资料、临安区域本底站及杭州大气复合污染观测站资料,就城市化对灰霾天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灰霾日数和夜间灯光不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很好的一致性,在年代际变化上表现出的上升趋势以及跃变点出现的时间和跃变幅度也非常吻合,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城市发展对灰霾天气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大气相对湿度、能见度等与之判识密切相关的
针对国内外迄今还没有真正符合能见度定义的能见度自动观测仪问世的严峻局面,采用数字摄像技术,根据人工观测能见度原理,研究新型的完全符合能见度定义的数字摄像雾霾及能见度自动探测系统.通过开展数字能见度仪、光学能见度仪以及人工观测能见度比对实验,分析数字能见度仪的观测性能.比对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设计指标.本研究为国内外雾霾及能见度自动观测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推进,产业区际转移已成为各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产业转移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污染转移,使得欠发达地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了最大程度规避污染转移引起的环境问题,文章对各省污染产业承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依据产业梯度转移、产品生命周期等理论,考虑了产业集聚引起的空间溢出效应和省内政策、成本、管制程度等因素,建立了28个省份2005—2010年的空间面板数
沙漠化严重和水土流失加剧是我国西部地区所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西部重点区域的加快发展和资源的深度开发,可能导致西部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本研究开展了西北三省重点经济区沙漠化敏感性和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为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西北三省沙漠化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域面积分别为9.7和10.1万km2,主要分布于河西经济区、柴达木
分段进水多级缺氧/好氧(AO)工艺是强化低碳源污水脱氮的一种有效工艺.在污泥龄分别为169天和9天和缺氧段进水比例为5:3:2条件下,运行分段进水多级AO反应器,研究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强化脱氮性能.长期稳定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TN 去除率在两个反应器中可达到76.5%和74.2%.高污泥龄对氨氧化菌活性影响较大,但其硝化效率更高;低污泥龄对亚硝酸盐氧化菌活性影响较大.活性污泥利用外碳源和内碳源进
电催化氧化法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已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论文分别对直接电氧化技术和间接电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电氧化技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