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在轻烃站的应用

来源 :2016中国数字管道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站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自动控制应用软件平台,在集散控制系统(DCS)中完成系统组态、数据服务和实时监控功能,能够及时准确地对轻烃生产装置的主要生产参数进行监视、记录、存储,并能根据压力、液位、转速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对生产参数进行调节,不仅节能能耗,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东辛胜利输油管线是集输总厂东营原油库至齐鲁石化炼厂的供油管线,全长73.5km,1988年12月投产,设计工作压力4.0MPa,最大年输量875×104t/a.近30年的运行期间沿线因水利建设和城乡发展,管段被占压、打孔盗油严重,这些因素导致管线承压能力降低.且自2004年分储分输以来,东辛胜利线专输胜利高硫高酸原油,所输油品物性发生较大变化,密度、粘度大幅度上升,造成东辛胜利线输油能力下降.近几
近几年来,随着油田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犯罪分子打孔盗油非常猖獗,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给油田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更有甚者,部分"油耗子"把黑手伸向海上,2005年12月23日及2006年3月12日,埕岛油田中心一号平台一海三站φ325、φ457两条输油管线在距登陆点300米、1400米附近海域被不法分子打卡盗油,造成海面出现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同时严重影响海上安全正常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
结合完整性管理具体要素及业务流程,开发了基于B/S架构模式的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首先,开发了基于APDM的管道完整性数据模型,构建了数据库,以此为基础,系统包括管道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等核心评价模块.将该系统应用于国内某条输油管线,基本满足了该条管线完整性管理需求,为该管道安全维护决策提供了依据.系统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油井生产管线内流体腐蚀性强,容易穿孔、泄漏导致的地面及水体受到污染.利用温度压力变送器及SCADA系统实时监控油井生产管线,实时传送管线温度、压力数据,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报警,指导技术人员制定治理措施,快速处理和预防管线穿孔,减少管线穿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能源消耗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面对现在严峻的国际油价形势,实现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降耗对整个油气开采系统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目前油气集输的能耗情况,及节能降耗的几项措施,包括从油气集输系统节能降耗的现状和原因出发,结合其能耗特点,从改造加热设备、利用系统余热、工艺管网和设备腐蚀防护、加强对整个系统的控制管理等方面
API579是美国石油协会颁布的合于使用原则的评价标准,它对油气管道服役过程中检测出的缺陷提供了系统的安全适用性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完整.目前对API579标准的研究多为保守性分析以及针对某工程管道特定缺陷的具体评价应用,并没有基于此标准的可以广泛应用的评价软件.为便于工程实际应用,基于此标准开发了服役适用性评价系统(FFS),包含数据管理与系统管理功能模块.介绍该软件的结构、模块、特点、主要功能和
新投产的东辛长输管道全长约88.3公里.作为中石化系统第一条智能化管道,它的安全防护必须实现智能化.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单一的人工巡查已经不能满足管线平稳安全运行的需要.要保证输油管道的安全就必须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出一种管理方法匹配智能化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要求,使管线巡护工作真正达到严密有效,防控快速反应.文章经过调查和论证,"智能巡护平台"的建立能有效地起到巡查监督和管理巡逻情况,对长输管线进行全方位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不断上升、产液量不断增加以及稠油占比不断升高,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处理成本不断增加.结合整个集输系统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的能耗点在于长距离、大液量的污水循环转输,联合站处理能力不足、脱水效果下降,站内加热负荷过高以及联合站内循环处理量大等方面.地面集输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改进主要从就地分离、就近处理,处理流程简化,处理设备提效和运用自控系统等方式入手,可以大幅减少循环转输、减轻
原油站库为保障储罐正常运行及消防安全,储罐区设有水封井,防火堤外设排水控制阀,雨雪天气及事故状态需进行切换,本文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了油库安全度,为油库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本文针对油田油气处理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储罐、分离器等容器浮子连杆液位控制机构的弊端,介绍了一种基于位移变送技术的液位远程控制系统装置,实现了利用浮子连杆机构和位移传感系统完成计算机远端智能控制.该系统属于集输系统低成本运行监控技术,已在我单位某联合站投入使用,相对于目前射频导纳技术、双法兰液位计等系统投资成本更为低廉,同时提高了容器液面控制精度,降低了操作工人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