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隧)道涌水的预测与防治初探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地下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从隧道围岩位移历时曲线的特征出发,采用灰色Verhulst模型来预报围岩稳定位移,用Verhulst反函数模型来预报围岩突发失稳时间;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该文在以前圆形巷道粘弹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围岩中出现峰值后软化区的解析解。在软化区中采用了带有扩容性质的粘塑性模型,但是避免了马克思威尔体的典型流体特性。为了不使
帷幕注浆堵水技术,具有堵水率高,效果长久,且兼有加固地层的作用,因而在国内外的各类隧道及地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朔黄线长梁山DK25+030~DK25+280同帷浆堵水为例,重点对帷
地下工同大深度、大长度、大断面发展,由引带来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地下工程施工环境进一步恶化;二是施工的监控地质预报和对地质灾害的预防越来越重要。该文根据秦岭特长隧道施工
该文在认真分析OD调查等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焦冲隧道、石芬岭隧道实际,进行了营运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使二隧道节省建安费约1 700万元,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同时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