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低碳旅游已然成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方向,旅游线路产品作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减排潜力巨大,而针对全国范围旅游线路产品碳排放现状的宏观分析却几乎空白。本文以我国十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企业提供的1529条国内旅游线路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模型,对产品中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与统计,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旅游线路产品碳排放现状进行了一次尝试性探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线路产品C
【机 构】
: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GI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低碳旅游已然成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方向,旅游线路产品作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减排潜力巨大,而针对全国范围旅游线路产品碳排放现状的宏观分析却几乎空白。本文以我国十一家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企业提供的1529条国内旅游线路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模型,对产品中涉及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初步估算与统计,从宏观层面上对我国旅游线路产品碳排放现状进行了一次尝试性探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线路产品CO2的平均结构中旅游交通占主导位置;单日CO2排放量的平均值约为日常生活单日CO2排放量的13倍,不容忽视;旅游天数、出行距离和交通方式是影响产品CO2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从碳排放角度而言,国内大部分旅游线路产品定价合理。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旅游业因其相比传统工业较轻的环境的破坏度和强大的经济带动力一直被视为"无烟产业"。但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旅游开发的种种负效应逐渐显现,旅游地的破坏和冲突现象日益突出。因此旅游开发受到重新审视,学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旅游环境教育这一领域。笔者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引证、分析、比较,评价了国内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进展,希望能为今后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旅游经济区域差异是近年来旅游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在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内蒙古近10年的入境旅游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值等方法进行内蒙古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分析,并研究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和客源市场等相关因素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
本研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交换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将社会资本,资源交换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同时加入结构洞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多阶段抽样,在2012年11月至12月期间,分两阶段共收集到287个澳门某酒店博彩从业员样本。运用了因果分析,路径分析,调节变量分析。发现了在社会资本影响资源交换的过程中,结构洞起到调节作用。
大型场馆是会展活动的物质载体和重要平台,而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是展览会的核心参与者,他们对场馆设施和服务的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评价对场馆方和主办方提高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国家会议中心为例,利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法、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场馆设施和服务的感知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对场馆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期待和实际感知存在差异,专业观众对场馆内的导向牌、休息空间及客服
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非始终处于效率最优状态,它总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资源,而在经历困境或需求快速增长时加速消耗。尽管学者对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的线性关系,或是U型、倒U型、S型关系等,但直至目前并未得到定论。事实上,单纯地探讨冗余资源本身的"好"与"坏",可能会导致因忽视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而得到有差异的结论。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由于季节性经营
基于3S技术对漓江流域进行生态环境的整治与科学规划,利用遥感图像作为整治与规划的底图和参考,联合GPS观测技术,建立一套漓江生态规划与整治的地理信息系统。为漓江航道的开挖和疏通提供可靠的依据,可以实现对漓江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位的实时的动态监测,实现漓江流域相关信息的资源类型、分布、查询以及更新、统计和分析。通过3S技术平台系统对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整治对策,为实现漓江流域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含旅游者体验价值、满意度以及旅游者行为意向的理论模型。以海岛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旅游者体验价值不同维度对海岛旅游者的满意度具有差异化影响。(2)旅游者体验价值不同维度对海岛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具有差异化影响。(3)海岛旅游者满意度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满意度在海岛旅游者体验的美感
一般认为,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内需和拉动国民消费的增长。其实,中国旅游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大,还能通过拉动投资,推动出口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或间接效应,因此,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本文基于1994~2010年全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研究旅游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国民消费和出口需求的影响及在东中西三大区的
随着国外"间隔年"、"打工旅游"等概念的传入,国内掀起了一股新的旅游热潮,"打工旅游"俨然成为中国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旅游者,"打工旅游者"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应给予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厦门为案例地,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厦门家庭旅馆的打工旅游者群体研究,探讨中国背景下"打工旅游"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新兴旅游群体的体验行为、特征和影响,以期弥补国内对于"打工旅游"的研究空白。研究发现,"
旅游活动依赖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数研究只是小尺度范围内、静态地分析某地的气候舒适度,缺少大范围和较长时间尺度的研究.本文即利用近60年中国大陆824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日值数据,选取相应气候舒适度模型计算全国各季的年平均舒适期.运用GIS技术,得到中国大陆舒适期的时空分布;同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各季舒适期的年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