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介绍英国中医诊所诊疗七种疾病现状,主要包括疼痛性疾病、内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健康保健、减肥和戒烟,分析了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疗法治疗疾病的适用症状、临床疗效和认识误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市4013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英国中医诊所诊疗七种疾病现状,主要包括疼痛性疾病、内科疾病、皮肤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健康保健、减肥和戒烟,分析了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疗法治疗疾病的适用症状、临床疗效和认识误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升麻是临床上的一味常用药物,对其功效的认识存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从秦汉到唐宋,对升麻功效的认识以清热解毒立论;金元以降,突出其能升举阳气;而到清代,温病医家畏惧升麻的升提发散之性,认为升麻会加重热势的扩散,会造成阴液的耗伤,故慎用之。通过对升麻功效历史演变的讨论,也给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启示,中药现代化研究应澄清存在对立面的问题,中药现代化研究所取得的经验也是对中药传统经验的补充与完善。
目的:观察DSF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及急性心肌缺血模型SOD活性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验证其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及深入探讨其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从)和胶原(CG)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性;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试剂盒法测定红细胞及心肌组织SOD活性.结果:DSF低剂量明显抑制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D
目的:根据《黄帝内经》"咸入肾"的理论,结合中医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实践,探索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方药治疗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咸入肾"的理论,归纳高盐损肾是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并进一步根据临床实践,以及现代医学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认识,分析了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病因病理,并归纳总结了治疗高血压的补肾方药及其有效成分。结果:根据高盐损肾的中医理论以及现代医学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从)大鼠疗效及其对心功能、MMP9、TIMP1的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甲氨喋呤(MTX)组、雷公藤多苷片(TGT)组和新风胶囊(XFC)组,每组12只,分别向(正常对照组除外)的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致炎,致炎后第19天开始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生理盐水,其余三组分别给予MTX、TG
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是难治性顽症重疾.有关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防治TAO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SF对TAO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TAO模型组、SF2.5 mg/kg(低剂量)、5mg/kg(中剂量)、10 mg,/kg(高剂量),共5组.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表达的影响.方法:喂饲呋喃唑酮建立Wistar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随机分组后药物干预8w,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Ang Ⅱ的表达.结果:各组AngⅡ表达的比较:中西药联用组、抗纤益心方大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Ang 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三组与模型组平均光密度值(AOD
目的:通过检测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探讨心脑通络液预处理联合针剌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轻洁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心脑通络液预处理组+针刺后处理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心
目的:观察Z江06(苦灵芝)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S180内瘤、H22肝癌以及Lewis肺腺癌模型,观察ZYL06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有抗肿瘤作用。结果:ZYL06(3g/kg)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肉瘤和H22肝癌生长;对C57 BL/6小鼠Lewis肺腺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ZYL06对S180内瘤;H22肝癌;Lewis肺腺癌有抗肿瘤作用。
目的:两种枳术丸均由白术和炒枳实(一为酸橙枳实,另一为甜橙枳实)组成,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中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成组序贯实验来比较两种枳术丸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中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甜橙组和酸橙组),分别采用两种枳术丸进行治疗,均为一天三次,每次6g,持续28天.运用基于TT方法的序贯分析来检验两组有效率是否有1
为更好明确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真正内涵,分别从辨"证"、辨"病"、"辩症"的内涵阐述了立足于"入"把握辨证论治的精髓,真正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