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和有机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介绍了几种适用于有机农业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为有机农业中病害的控制提供了指导。
【机 构】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江苏句容,212400 江苏省常熟市植保站
【出 处】
:
第三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有机农业的概念和有机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介绍了几种适用于有机农业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为有机农业中病害的控制提供了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对天然植保制剂1号防治辣椒和草莓病害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植保制剂1号对辣椒疫病、辣椒黑斑病、草莓灰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具有无毒无残留的特点,可以用于生产实践。
本文阐述了中国花卉生产上常发生的各种类型病害如菌核类病、白粉病及锈病、叶斑类病害、卵菌病害、真菌与细菌引起萎蔫病害、炭疽类病害及线虫与病毒病害,并对各类病害的药剂防治要点进行了论述。
本文对新疆花芸豆细菌性疫病药剂防治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室内抑菌测定、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表明农用链霉素、细菌灵、TMS等药剂对此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表现抑菌能力强,药效持久。全生育期及时喷施3次,即可收到防病、增产、增收的效果。
本文对不同杀菌剂防治甜椒炭疽病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克菌EC 700倍、45%福星WP 600倍、50%多福WP600倍防治甜椒炭疽病,施药3次,效果分别达88.7%、86.2%和85.3%,优于其他杀菌剂,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本文研究了小麦白粉病菌在麦苗转移、叶段冷藏、麦芽冷藏和闭囊壳干燥冷藏等4种保存方法过程中的存活情况,测定了小麦白粉病菌在麦苗转移和叶段冷藏保存过程中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在麦苗上转移14次以后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没有变化,能长时间保存菌种,且在保存过程中对三唑酮的敏感性没有变化。
本文对小麦吸浆虫发生动态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文章经多年观察,明确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特点和活动规律,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本文采用拌种叶段法对2001年采自北京、江苏、山东、山西、湖北、河南六省市部分麦区的112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进行了三唑酮抗药性的监测。结果表明,参试菌株的平均抗性水平为15.37,其中74.11%的菌株抗药性比敏感菌株高出5~40倍,个别菌株的抗药性达258倍。
本文对杀菌化合物对小麦纹枯病菌生测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玉米沙培养基上培养的小麦纹枯病R46接菌7d的小麦麦苗在500μg/ml药剂处理3.5h的条件下发现小麦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与该药剂的抑菌试验结果相一致,且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过氧化物酶可以作为小麦纹枯菌的生测系统的靶标酶。
本文对小麦种衣剂最佳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16.7g+SRFB125ml配方最佳,防效比目前应用药剂提高30%,且对小麦安全。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稻曲清在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稻曲清于孕穗期750g对水750kg/hm2喷雾,对稻曲病的防效大于91%,并且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达31%;破口前7~10d施药,推荐剂量没有药害,2倍剂量有轻微药害,3倍剂量药害严重,但并不影响水稻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