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寒武纪早期(纽芬兰统—第二统)岩相古地理

来源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1986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确立了寒武系分为4个统的划分框架,目前寒武系尤其传统的下寒武统年代地层划分标准还未统一,华南寒武纪早期地层划分对比由于缺乏统一的古生物化石参考标准,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势必影响了这一时期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近年来课题组成员采用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同位素化学地层等手段,使华南寒武纪早期地层划分对比获得较大进展,取得了华南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浅水相至深水相地层对比框架和中国寒武纪岩石地层单元对比表(暂行方案)一系列成果。根据横穿扬子地区台地至盆地,部署的5条野外路线16条实测剖面,50条踏勘剖面、钻井利地震资料及前人的工作基础,编制了9幅华南地区寒武纪早期(纽芬兰统—第二统)岩相古地理图。
其他文献
注蒸汽井的管柱设计的优劣将严重影响井底的蒸汽干度,油田开发效果和油井寿命.本文从注汽管柱优化设计的目的、原则及怎样进行优化设计入手,通过列举常规和非常规注汽管柱类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管柱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指出设计注汽管柱时主要考虑因素是:保护套管在注汽过程中免受损害、满足注蒸汽设计方案要求及尽可能减小井简的热损失.
该文在分析总结海洋重力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源基础上,从纯数角度建立起能够反映海洋重力观测中系统误差变化规律的误差模型及其相应的测线网平差模型,分别提出两种补偿系统误差的解算方法,即自检校平差法和验后验后补偿效果的显著性检验等一系列应用中具体问题,最后该文使用一个实际观测网数据验证了两种补偿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约20%的可动油由储层的非均质性所产生。储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各结构单元之间的渗流性能差异是产生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Miall在1985年提出了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国内将该方法应用于野外露头分析和解剖,还在多个油田对储层建筑结构的识别和判定以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建立了许多储集体的建筑结构储层非均质模式。然而受井下研究资料所限,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
歧南凹陷位于黄骅坳陷的岐口凹陷,是歧口凹陷的南次洼,和歧北凹陷间仅以一个南人港低凸起分割。歧口凹陷己发现的油田人多分布在歧北凹陷,且以中浅层居多。随着歧南凹陷油气勘探的突破,“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已将勘探目标转移到歧南凹陷深层。歧南凹陷是个长期发育的生烃凹陷,凹陷下第三系分别向两、东、南三个方向抬起,依次形成西部缓坡带,尔部张巨河构造带和南部羊二庄断阶带。岐南凹陷第三系缺少初始断陷
目前,在陆相盆地中的同一井或同一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划分千差万别,坡折带也非常令人困惑,为此引入关键坡折带这一概念。关键坡折带是指由浪蚀底形至盆地底形之间的地形转折或突变的、与低水位体系域密切共生的地貌带。它类似于海相盆地中的陆架坡折的一个自然地理单位;它既可以由构造因素、也可以由沉积与侵蚀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并与关键界面识别及层序划分紧密相连,其下倾方向发育低水位进积楔、斜坡扇及湖底扇,上倾
以沉积储层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指导,利用克拉玛依油区的砾岩储层密井网区的开发井资料为基础,以几个典型区块的克拉玛依组为例,深入解剖了冲积扇砂砾岩油藏的内部构型,认为现有研究条件下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内部构型界面的识别进行到3-4级程度是可行的,在目前电测曲线上已可辨别出单砂体,再低级别的界面研究失去了可操作性。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开发后期的井间储层用界面层次法进行了表征,在单层等时对比的格架内,建立了洪
塔里木盆地在志留-泥盆系先后发现了东河塘油田、哈得逊油田、塔中11、塔中47等油田,多口井见到较厚的沥青砂岩。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展,塔河地区一批钻遇志留-泥盆系的探井先后获得良好的油气显示,塔河西部5口井泥盆系东河砂岩累产原油近4千吨,塔河南部S112.2井区志留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表明忠留-泥盆系是塔河地区重要的储油层系。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勘探中也发现,虽然塔河地区多口井油气显示丰富,
措勤盆地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是中生代特提斯体系域下的一个大型复合盆地,面积145869km2,其面积、规模是青藏高原仅次于羌塘盆地的第二大盆地,也是青藏高原汕气资源潜力和远景仅次于羌塘盆地的重要盆地。盆地主体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之上,分为北部坳褶带、北部冲断带、中部坳褶带、南部冲断带和南部坳褶带5个二级构造单元。措勤盆地经历了晚二叠世的大范围隆起和三叠纪的局部拉张后
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三叠纪沉积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北东部。是古特提斯的一部分。盆地于泥盆纪被动陆缘的浅海基础上裂陷、拉开,早石炭世形成洋盆,晚石炭世洋盆北部开始消减、南部继续扩张,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进入增生盆地和残留洋盆阶段,晚三叠世诺利期转化为周缘前陆盆地,三叠纪末完全闭合。其主体由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深海沉积、典型浊积岩系和晚三叠世诺利期浅海陆棚沉积构成,北部零星出露了中二叠世海山玄武岩+碳酸盐岩
埃迪卡拉纪是地球历史上生命与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最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缺乏可用于广泛地层对比的古生物化石,埃迪卡拉纪的国际地层标准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生命与环境演化的深入研究。埃迪卡拉纪以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为标忠开始,上接寒武纪,在我国区域年代地层系统中称之为震旦纪。我国震旦纪标准地层剖面位于湖北宜吕三峡地区,以南沱冰碛岩的结束为底界,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近些年来,陡山沱组4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