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2日~13日黑龙江省出现了大(暴)雪天气,并伴有6级左右大风,阵风达到7-8级,哈尔滨出现了自1961年以来降雪历史极值。12日20时500hPa东亚地区处于"一槽一脊"稳定的经向环流形势控制,槽前西南急流引导暖湿气流向东北方向移动进入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13日08时低涡前部偏东风倒暖平流和槽后东南下西北冷平流相遇,形成强暖锋锋生,在低涡的东北部产生大雪或暴雪。13日20时低涡在西南急流的引导下向东北方向移动,其移动路径上低涡后部带来大雪。地面上低压倒槽北上在吉林中部与黑龙江交界处切断成低压,低压西北部850hPa有西南风与偏东风暖式切变,并在切边线哈尔滨附近形成中尺度涡旋,主要降水过程就在此后的12小时内,雪后并伴有6级左右阵风7~8级的偏东转偏北风。13日08时低压继续加强并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低压西部850hPa东南风与偏东风暖式切变处产生大雪或暴雪。斜压叶状云系演变为逗点云,云系的发展和移动与降雪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逗点云北部偏东风气流不断将丰沛水汽输送是逗点云头部,在偏东风与干冷空气交汇处出现大(暴)雪。低空急流轴穿越日本海,为大(暴)雪落区输送了丰沛的水汽,低空急流对水汽的不断输送和低层上升运动加强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机制。低空急流进一步向北扩展,暖湿空气输送到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这与大的降雪落区北抬一致。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可以分析暖湿空气的输送与聚集,哈尔滨站风高度强烈顺时针旋转,上空暖平流强,暖湿气流输送强。高层冷涡移动较快,低层低压移动较慢,低层出现明显的暖式切变,有利于暖湿气流的聚集。日北海是此次降雪的能量和水汽源地,低空西南急流和偏南急流的输送使得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黑龙江中东部,并得以聚集,从而为降雪强度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实况观测综合分析这次东北暴雪的发生、发展动力机制,总结暴雪发生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为今后更好的预报此类天气总结经验和教训,服务社会,最大可能降低暴雪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