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粒度组成与结构性对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的影响,取泾阳L5黄土,采用水洗法分选土样,制备原状、重塑、分选细粒和分选粗粒共4个试样,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与粒径密度分布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原状样的结构性增大了黄土的最大孔隙半径,增加了黄土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导致SWCC的进气值减小,含水率的快速下降段斜率变缓.去除结构性的土粒粒度组成的密度分布优势峰值对SWCC的进气值具有明显的影响.
【机 构】
: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710054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西安710054;中国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粒度组成与结构性对非饱和黄土基质吸力的影响,取泾阳L5黄土,采用水洗法分选土样,制备原状、重塑、分选细粒和分选粗粒共4个试样,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与粒径密度分布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原状样的结构性增大了黄土的最大孔隙半径,增加了黄土孔隙分布的均匀性,导致SWCC的进气值减小,含水率的快速下降段斜率变缓.去除结构性的土粒粒度组成的密度分布优势峰值对SWCC的进气值具有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过度抽取地下水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而人工回灌地下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地面沉降的速率并能使地面发生部分回弹.为研究降水及回灌过程中土体变形规律,本文设计了砂土-黏土-砂土互层的室内模型试验.针对室内模型试验,选取特种感测光纤,研究了光纤的埋设工艺,运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捕捉土体在水位变化过程中各土层的应变数据;采用传统的分层沉降标和测水头管,观测了试验过程中土体沉降变形和自由水位面变化;对比分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很高的经济风险,基于GIS模型化技术建立已知地热点与证据因子图之间的空间联系,对研究区的地热资源潜力进行评价.本文选取地震震中、断裂、布格重力异常、磁异常、侵入岩和大地热流等多个证据因子,构建模糊逻辑模型并在土耳其西安纳托利亚典型地热场地进行验证,然后将其应用于福建省地热潜力评价.将福建省地热潜力分为极高、高、中、低潜力区.其中,极高和高潜力区面积占28.24
通过对榆社、石楼、介休、襄垣的上新世红土进行野外工程地质调研,观察其野外分布概况,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对4个研究区域的上新世原状红土样和上覆第四纪黄土样进行物理参数测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上新世红土和第四纪黄土的沉积特征和颗粒组分分布特征的一致性,反推出红土的风积成因类型.根据实测红土物理参数值,确定晋中南上新世红土为黏土或粉质黏土;该地区红土的液限和红土中黏粒含量呈线性关系,塑性指数和红土中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储层的致密砂岩试样进行巴西劈裂实验,获取了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时间-载荷曲线,以及声发射定位事件累计数、声发射定位事件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观察岩石破裂的整个过程,分析在岩石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随加载载荷大小变化的关系.对比了两种不同钻孔状态下岩石声发射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声发射特征参数表征岩石受力状态及破坏过程具有良好的效果;声发射事件的"空白区"与岩石本身的结构
针对吉林镇赉县盐渍土中水盐迁移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该区土体裂隙发育,当地群众称其为裂隙土,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盐渍土中水盐的运移问题,本次主要讨论了随着深度的变化,裂隙土中孔隙在沿深度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在进行现场调查和原位取样的基础上,切取原状样品进行压汞试验,定量研究其微观孔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镇赉裂隙土的微观孔隙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两峰值位于小孔隙和大孔隙范围内,并且土样的孔隙分形维数较大;
以土石混合体重塑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三轴试验仪对其进行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含石量和围压对土石混合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含石量、不同围压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剪切强度和初始剪切刚度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规的岩土体,应力-应变曲线存在应力跳跃现象,且不同含石量、不同围压条件下,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模式也不同;土石混合体的剪切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含石量的
恒河三角洲位于南亚孟加拉地区,包括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河流注入孟加拉湾.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三角洲,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区域之一.该地区软土分布较广,厚度较大,土质疏松软弱.软土地基易产生较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影响工程建筑物的安全.本文主要以孟加拉国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依托,并结合附近几个项目,对恒河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进行研究和归纳.
根据四川、西藏等地区大量工程揭示,西南山区大部分江河都存在河床深厚覆盖层问题,其厚度达几十米、上百米,甚至几百米,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水电工程建设中,限于河床覆盖层深厚,前期阶段对其压缩特性的研究多基于钻孔样,主要包括孔内测试及钻孔样室内试验,因钻孔样存在的扰动、应力变化等情况,势必对其试验结果有所影响.本文首先对河床部位的主要物质组成进行了大体分类,并依此选取了典型工程,通过开挖期对基坑样进行复
本文通过深厚覆盖层基坑开挖现场原位试验及室内试验论证了覆盖层沉积时代越早、埋深越大和在有上覆盖重情况下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均有明显提高,总结了国内外覆盖层建坝土体利用经验,提出了覆盖层土体利用原则,以达到充分利用坝基下覆盖层、节约工期及降低造价目的.同时本研究可推动深厚覆盖层建坝技术发展,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发生条件和机理,在罗小杰关于土体塌陷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土洞型地面塌陷地质现象、地质模型、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土洞的形成和发展与地面塌陷是土洞型岩溶地面塌陷的两个阶段.根据塌陷过程中的宏观地质现象,结合土体在变形中的运动学响应特征及其周围土体变形表现,建立了土洞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化了土洞型岩溶地面塌陷的物理模型;结合文献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