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家庭秩序思想探寻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mi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序”(与无序)指标志系统组织性程度的范畴。“序”指系统在结构和运动方面的组织性、规律性和方向性的确定程度。有序则指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的自由独立运动处于次要服从的地位,整个系统具有一定的时间、空间或程序的结构,并产生一定的组织功能;无序指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的自由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系统不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功能。
  社会因秩序而成,秩序是社会的基础。有学者指出,探寻人类社会何以可能,就是探寻“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社会秩序如何可能”的问题。
  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个人与自然之间、个人与社会文化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秩序机制建立起各归其位的有序关系,从而构成社会秩序,并建构起维护这种秩序的有效机制。秩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有序的关系状态。文化进化理论指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积淀了人类个体与他人本源上的联系,并成为一种需要,这是建构秩序得以可能的前提。
  关于秩序,《辞海》“秩”,常度,十年为一秩。毛传“秩,常也。”“序”,次第,《易·垠》“言有序”,引申为按次第区分、排列,《周礼·春官》“以岁时序其祭祀”,郑玄:“序,第次其先后大小。”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核心的内涵就是秩序。它对秩序的强调并形成整套的理论与事件体系,在世界社会秩序建构史上是极为成功的。儒学集哲学、政治、伦理、思想为一体,以家庭秩序为基础,建构起博大精深的文化哲学体系。
  著名物理学者普里高津指出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于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启迪的源泉。秩序思想尤其突出。
  
  一、儒学秩序思想
  
  (一)儒学秩序思想渊源
  儒学秩序思想源起于中华祖先对无序的认识,秩序源于无序。远古时期的生存条件异常险恶,无序而混乱,据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禹疏九河,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然)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以此奠定了儒学的秩序思想基础。
  孔子时代“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作春秋,点评世事史实,令乱臣贼子感到畏惧。孔子晚年“述而不作”,整理“六经”,传之后世,至此儒学关于社会秩序的道德内涵基本确立。之后经历代整理发展,儒学在自然、社会的复杂性之中,不断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实现秩序的价值依据和“如何可能”的实践途径,并依据“天地人之道”、“家国天下之道”、“人伦之道”、成功建构起社会秩序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以其高度的秩序性,在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据统领地位。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位,家庭关系所具有的生物属性对于秩序的意义极为深刻,每个人因他人而获得生命,降生于家庭并获得与他人的不可替代的关联,并将这种关系一代一代延续,是最典型、最稳定的共生共存的群体。
  儒学认为正是在这种最基本的人伦之中才能建立起不朽的秩序。人伦即是人与人之间的有序规则,儒学的秩序建构突出特点之一是社会秩序基于家庭、始于家庭。
  
  (二)儒学家庭秩序思想
  家庭秩序是指家庭中行为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现代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宇宙无意识赋予人类以和谐本能,具有与其环境物平衡的先天倾向,这种寻求平衡的先天倾向也就是秩序得以可能的人性基础。现代神经学的研究发现,胎儿在发育到3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和人产生联系,这证明人作为高级生物,由于其脑部的特殊构造,与生俱来地就有一种要和他人发生联系的需求。只要有联系需要产生,就意味着家庭秩序的建立源于人类基本的需要。儒学的家庭秩序思想主要有“天道即秩序”“人伦即秩序”“礼乐即秩序”。
  1 天道即秩序
  儒学根据天道来理解秩序,秩序首先是一个整体,是相互依赖、是互为条件的关联,不相害、不相悖、具有高度的有序性。“道”即宇宙的精神本原、普遍规律。“天地人为一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章句右第二十九章)。东汉许慎《说文》对界定“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天道即人道”,“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地人社会浑然一体,这是宇宙间最完美秩序。
  天地人一体是如何可能的呢?儒学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易·十翼)因此,基于自然法则的家庭秩序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起点。
  2 人伦即秩序
  儒学建构基于血缘的家庭秩序,家庭秩序基于人伦秩序,儒学的人伦之道是天道、国家之道的具体化。
  人伦之中有五对关系最为重要,即五常,“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中庸章句右第十九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离娄上)支配五常的秩序是尊卑主从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边界分明,秩序森严。
  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国家、民族、家庭,构成高度复杂的系统组织,通过人伦秩序以及在其之上的扩展,建立社会秩序系统。孟子强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孝”(孟子离娄上)。孔子指出“以孝治天下”的机制所在:“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
  儒学是通过一种有序的程序来实现的人伦秩序的扩展。儒学认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章句右一章)。家庭秩序成为治国平天下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成为建构家庭秩序的最终目的,这是家庭秩序的重要意义所在。
  3 礼乐即秩序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文化历来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与乐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美学和政治学的重要范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文化符号。
  关于礼,《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行礼之器也。”礼教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礼即秩序,乐即秩序。原始礼乐对人类实现了最早的约束。最早以乐教、诗教见于《尚书·舜典》:帝命夔典乐以“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从这段话看,诗乐一体,其主要功能是使胄子们具有诸多美德,从而“无相夺伦”,为形成社会和谐的有序。
  
  三、儒学家庭秩序的建构
  
  协同学认为,有序状态仅有一种,而无序则是存在有多种可能性,社会秩序亦如此,社会出现无序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有序。无序源于人欲的冲动和膨胀。现代经济学兼伦理学家亚当·斯密,清楚洞察人类原始欲望的冲动,追求私己利益的最大化与人类寻求秩序的天然倾向,二者同样的真实而确定。因此,家庭秩序的最重要机制,就是从根本上控制社会无序的可能。
  儒学之所以重视秩序,正是要通过秩序的构建来应对“欲”与“恶”的基本焦虑,遏制原始欲望对秩序的破坏。“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种理念的极端体现。
  家庭秩序建构的重点是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联,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关联。按照现代系统论认为,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组织程度越复杂,它所包含的信息量也就越大。因此儒学对秩序建构包含着近乎完整的程序,包括从制度到人格的全面建构体系。
  
  (一)兴教化
  孟子强调:国家真正的灾难不是兵甲不多、货财不聚,而是“上不知礼,下不知学”,国家就危险了。(孟子离娄匕)所以古代圣贤之君极其重视教化。建构起从蒙学到大学以及全社会的教化体系。
  1 蒙以养正。家庭秩序具有遏制原始欲望焦虑的初始性机制。而儒学对人生初始阶段的重要性有大量的思考和陈述,《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圣于童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将初始阶段的教化机制喻为“圣功”,可见其重。例如儒学提倡胎教,并强调在儿童出生后,“乳母之教,所系尤切”,乳母必须“宽,裕,慈,惠,温,衣,恭,敬”,才能对幼童“教之以事”。
  现代心理学理论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点,儿童早期经验和学习奠定的对周围、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基本情感及价值应答,将持续地、深刻地影响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基本态度、基本情感及价值应答。人类基因所携带的趋向和谐的道德潜质是否能够得到发展,取决于儿童最初的社会关系的质量,而家庭关系是儿童与他人建立的最初关系,家庭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将来对原始欲望的态度及其处理。
  2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孟子滕文公上)办学兴教是教化的又一具体组织形式。据记载,周朝“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岁,自天子之子、以至公卿之子,及百姓孩子中聪慧俊杰者,“皆人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熹)崇尚有序,重视教化,是中国历代治世的共同特点,也是儒学得到历代统治者尊奉的原因。
  3 提倡学而不厌
  “好学”是儒学对精神境界的极高的评价,孔子曰:“好学近乎知。”(中庸章句右第十九章)“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并教诲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日:“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第六)孔子的学生中,通识诗书六艺者七十二人,而孔子独称颜子为好学,其原因是颜回不但孜孜不倦以闻,又身体力行以求完善,可谓真正的好学。所以,除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还要“笃行之”,并且“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章句右第十九章)
  儒学提倡善养浩然之气。学而不厌是一种昂扬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是生命能量释放与升华的最佳途径,只有找到了释放生命能量的合理有效的途径,才能遏制人欲冲动的破坏力,保证秩序的稳定。
  
  (二)崇孝隆礼
  1 孝弟为人之本:儒学的家庭秩序由孝为基点,奠定家庭秩序之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集注·学而)孟子为仁首推孝悌,“首孝悌、次见闻”。孝,善事父母,悌,兄弟和睦。对于孝,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朱熹指出,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具体做法包括“三年之丧,白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孝的含义还包括“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于为什么服孝三年,是因为出生三年然后才能免于父母之怀,故父母之丧,必以服丧三年报答。
  2 家礼秩序之文:礼乐制度始终是儒学关注的中心问题,“礼”乃体现天理的人事之仪,人伦准则是通过“礼”作为行为符号加以固定,得以表现。儒学指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第一)
  儒学通过对礼之行为规范条理化的阐释,将社会秩序的基本要义,在纲常基础之上形成冠、婚、丧、祭、省诸礼仪制度规范,作为秩序固定在家庭的礼仪之中,并世代传递。家礼则是家庭秩序的具体符号和表达。《朱子家礼·序》指出:“凡礼有本、有文。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婚、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本为实质,文为仪式。
  家礼源于周礼,定型《家范》、《朱子家礼》所在的宋朝前后,一直沿用至近代。家礼主要由冠礼、婚礼、丧礼、祭礼构成,即“四礼”之谓。“冠以责成人,婚以承祭祀,丧以慎终,祭以追远”。曾子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朱熹论语集注)此外还有通礼,如省礼。朱熹指出,家礼“无非天理之自然,人事之当然,而一日不可缺。”(朱熹论语集注)
  由此人生各个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通过冠、婚、丧、祭、省诸家礼而成固定程序,形成父子、兄弟、夫妇、婆媳、嫡庶、长幼、主仆、内外关系的秩序。规定着家庭行为和心理,儿童也在家礼的秩序中规范行为,习得秩序,完成教化。
  祠堂制度是家礼的一部分,祠堂的功能则是将家庭的秩序扩展,建立起超越时空的血缘秩序。
  
  (三)以义抗利,控制无序
  个人的修身养性,是儒学秩序建构的内在条件,只有强大的精神境界才能抗拒原始欲望对秩序的破坏力。儒学强调精神需求,强调道的价值,主张以义抗利,对此的论述极为详尽,反复将义与利判断君子或小人的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第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朝闻道夕死可也”由衷赞誉颜回一心追求闻道的精神境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儒学构建了培养浩然之气的稳定动力系统,其中很重要的是“自我激励、反求诸己”。“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并告诫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章句)言隐暗之中,细微之事,人虽不知,不要自欺欺人,要警戒自己、慎重如一,严以自律。
其他文献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内容繁多的工程.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仅使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又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保障项目安全生产,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交通工具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城市家庭购买了私家车。 私家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人们享受了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出行便利,同时也造成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国家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城镇 用地供给矛盾突出,造成建筑向空中发展形成高层建筑,停车向地下发展形成地下室。
人类社会是一种以类主体为核心的道德存在。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必然要进行各种复杂的社会交互作用,这就需要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但是,规定人类行为的道德规范并不是天生自存的,而是在交互作用中,根据交往的需要,经过人们的协商和讨论,通过对个人价值和群体价值的多视角考虑,才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而且,道德规范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尽管这种发展和变化是比较缓慢的。在这个社会道德形成
  本文从一个家庭教育图书编辑的视角,结合2008年出版的《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一书的具体操作,从选题策划、编辑文稿和营销宣传等方面,分析了家教图书的出版如何对互联
测定体外辐射敏感性的微核分析法[英]/ChampionAR…//Mutagensis.-1995,10(2).-203~208主要目的是比较胞质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和集落形成法,并对辐射敏感性产生的结果是否相关进行分析。方法:已知辐射敏感性的C... Micronucleus as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就应该确保公路建设质量.路基作为公路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所以,应该对
当前,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仅仅停留于实用性的层面,而是对外观设计的艺术感有了更高层次地要求。而在建筑物的建筑 结构设计和框架结构安排上,如何既兼顾安全性又达到当前社会的审美需求是设计师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 通过融合新的设计思路和结构设想,将建筑结构设计在技术和质量、空间规划上达到最大程度地优化。
  文章论述了孤独症儿童康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中国孤独症儿童康复现状,目前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认识问题;二、重视问题。
壹、绪论   一、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与重要性  人的生命来自父母,当生命形成的那一刻,也开启了父母与子女不可切割的“亲子关系”。人的成长是连续而不可切割的,亲子关系的发展也是如此,除此之外,亲子关系的发展是呈现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但都与父母双方有密切的关联。对个人而言,举凡言行举止、人格发展、对事物价值观、宗教信仰,大多在家庭环境中孕育成型,因此对多数人来说,家庭对个人的影响是
在我看来,“鸟巢一代”是开放的一代,是时尚的一代,是国际化的一代,是个性化的一代,是追求新道德的一代。“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他们高度认同的价值取向。他们正在勇敢的实践中塑造中国新公民的形象。  2008年8月22日,我应邀去人民网与网友讨论奥运与青少年的话题。对话中,大家喜欢把当代青少年称为“鸟巢一代”,因为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年志愿者给世界一个全新的形象,成为激动人心的舆论焦点。同月16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