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六朝文化的研究中,书法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而在多年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能深刻或存在歧义,需要更加明确化。本文对六朝研究中涉及到的思想、字体和《瘗鹤铭》碑刻等问题提出建议,引发大家进行深入的思考。
【出 处】
:
2007中国镇江.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六朝文化的研究中,书法文化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领域。而在多年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尚未能深刻或存在歧义,需要更加明确化。本文对六朝研究中涉及到的思想、字体和《瘗鹤铭》碑刻等问题提出建议,引发大家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他文献
范仲淹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以主持“庆历新政”和抵御西夏而闻名。研究北宋的政治史、军事史,离不开范仲淹,而研究范仲淹,则离不开《范文正公年谱》这部记载范仲淹生平事迹的最基本的史籍。《范文正公年谱》(以下简称《范谱》),不分卷,南宋楼钥撰。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庆历三年(1043)他主持进行了改革,史称“庆历新政”,虽时间较短,很快夭折,但所体现的勇于改革的精神,却给后人以启示和鼓舞。
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称赞范仲淹“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黄庭坚就是一位来哲师之的典型代表。本文着重稽考黄庭坚及其世祖、姻亲、僚友与范仲淹交游的史实,以佐证黄庭坚仰慕,崇敬范公品格,缅怀、传承范公精神,诗咏、赞颂范公功德,效法、践行范公思想,管窥范仲淹伟大人格影响后世的魅力;从而启迪我们增强改革开放意识,科学发展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共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北宋庆历五年(1045)至皇祐元年(1049),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知邓州。期间,在古城东南隅创建花洲书院,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应挚友滕宗谅(子京)之求,在书院春风堂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至理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迈入21世纪的今天,研究和继承这一优秀思想,对于推动政治文明和精神
科举改革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庆历四年,根据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中的“精贡举”和台阁臣僚的详议,对科举与学校的结合、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施了“立学合保荐送之法”、“先策论过落、简诗赋考式、问诸科大义之法”及废罢“州郡封弥、誊录,进士、诸科帖经”等新制。范仲淹的庆历科举改革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虽然随着庆历新政的夭折,这次科举改革实施不到一年就被废罢了,但它的影响却
范仲淹是宋代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都颇具影响的历史人物,官至参知政事,一生交游极广。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僚家庭里,范纯仁自幼接触到的都是当时一些名士和统治阶级中的中上层人士。这对范纯仁本身的成长、学问德业及至仕途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其师友、姻亲关系方面来探析范纯仁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以期能更真实地探讨其成长历程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
北宋雍熙、端拱之后边防军队的组织形式,是以“天子卫兵”——禁军戍边,而在禁军原有组织体系之外别设“兵官”职位体系以统之。那么边防军队是如何组织的?出戍禁军指挥中的下级军官在边防军中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范仲淹的奏议提供了许多有益的认识线索。借助这些线索,这篇小文章将试图深入北宋边防军队的基层,去认识两种下级统兵官员—指使“使臣”和“军员”。
对《瘗鹤铭》的校勘前人已有说法,散见于籍,未成系统,本文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作一些小小的补充,题目取“校补”二字即此意。校勘的方法先从出水前后铭石的变迁;水前本与水后本的见存字量及其分布着手;再根据存字的形态变化排列水前本、旧拓本、稍旧拓本文字变迁的过程三个方面,对《瘗鹤铭》的版本做一些基础的调查工作,为金石研究同好提供参考。
鲁迅先生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碑帖研究也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著名的瘗鹤铭,鲁迅先生早己向往之。对碑帖关注的深入探究是鲁迅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分析了鲁迅先生对《瘗鹤铭》的校勘工作。
在中国历史上,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习惯上称为六朝。六朝时期思想文化是一种包融式的文化。统治者对待不同观点的学派、思潮、言论不是采取简单的压制、打击的手段,而是采用尊重、兼容等方法,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六朝时期独特的政治思想环境,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作者没有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不追求功利,以平常的心态,高雅的情趣,超脱的胸怀创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六朝书法能够超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