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机制上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在新机制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新城镇化趋势,以往的一元或二元城镇化动力正逐渐被多元城镇化动力所替代。实践证明,中国存在着多元城镇化发展模式,即“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自外而内型”等多种城镇化模式。本文以河南省长垣县南浦社区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过程,并通过采取政策过程分析方法,阐述地方政府
【机 构】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
: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机制上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在新机制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新城镇化趋势,以往的一元或二元城镇化动力正逐渐被多元城镇化动力所替代。实践证明,中国存在着多元城镇化发展模式,即“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自外而内型”等多种城镇化模式。本文以河南省长垣县南浦社区为例,探讨了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过程,并通过采取政策过程分析方法,阐述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移、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主导城镇化建设的行为机理,并探讨这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其他文献
多视角和多尺度城市网络逐渐成为认识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公路流数据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距离衰减特性,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地级行政单元间的公路客运流,论文尝试刻画中国城市网络功能结构和区域效应,并对其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律挖掘,以期能够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撑和认知视角。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公路流的城市网络空间形态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与我国主
在当前农村建设面临现实与需求相矛盾的背景下,明确农村现实与乡村人口需求至关重要,从新市民群体中学生的“乡村依恋”切入提供了该研究的新视角。通过设计量表,运用Spss、Amos软件,对学生的乡村特性认知、乡村依恋特征进行探讨,并构建乡村特性与乡村依恋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求更细致的刻画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学生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大于功能依赖,其乡村依恋主要来源于乡村认同;(2)乡村依赖对乡村认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在城市与区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影响城市与区域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运用空间统计与分析、数量模型等技术方法,利用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山东省外资服务业的空间格局演化、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效应进行了研究。 空间演化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外资服务业的发展基本沿着单中心集聚-多中心散布-带状延伸-面状围合的路径在演化,局域层面的中心集聚比较稳定,全局
以东北资源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构建指标模型,对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进行评价并探讨其障碍因素。结果 表明,转型期内资源型城市服务水平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城市间各项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医疗设施配置是主要制约因子之一。可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长效制度、提高均等化普及程度、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等手段推进服务水平提升和城市转型发展。
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城口县的城镇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理论、小城镇文化建设理论,运用定性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研究文化建设对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城口县城镇文化建设的环境条件,总结概括城口城镇文化建设的模式,提出在经济落后地区开展城镇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本文提出建设“文化+”模式,主要途径包括构建系统的城镇文化空间、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文化体系,以期为城口
交通网络建设是决定城市群发育程度、影响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和城市间合作竞争的基础支撑。京津冀地区集聚着密集的人口与产业分布,其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本身有着复杂且特殊的组织结构。因此,长时间尺度探讨京津冀地区交通网络的演化历程及特征对剖析该地区发展问题及一体化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区县为节点,交通基础设施联系为边,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交通拓扑网络,利用连通率、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指标从网
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面把握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对于统筹谋划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作为衡量指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其上中下游地区的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系统研究。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