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造林成活率过低是红树林恢复中的瓶颈因子,以往研究证实接种PGPB 菌剂可明显促进其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开展PGPB 不同组合菌、不同剂型、不同基质的红树植物接种效应试验研究,将为PGPB 菌剂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机 构】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林成活率过低是红树林恢复中的瓶颈因子,以往研究证实接种PGPB 菌剂可明显促进其苗木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开展PGPB 不同组合菌、不同剂型、不同基质的红树植物接种效应试验研究,将为PGPB 菌剂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其他文献
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Buch.-Ham)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广和易定居的特点.本研究通过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和秋茄(Kandelia candel(Linn.)Druce)混交林,研究秋茄对不同种植密度的无瓣海桑产生的生理生态效应,为评估外来种无瓣海桑是否为入侵种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红树植物响应复合污染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针对红树林区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以红树植物秋茄(Kenaelia obov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计Cd 和N 的复合胁迫实验,基于高分辨率热红外遥感和三温模型,无损检测秋茄幼苗蒸腾扩散系数(hat)和估算的瞬时蒸腾速率(T-3T)的变化。
采用土培的方法,用3种盐浓度(0.5、1、4g/kg)和4种镉浓度(0、10、25、50g/kg)对秋茄幼苗进行正交处理,研究其各器官离子含量(Na+、K+、Ca2+、Mg2+、Cd2+)的变化.
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Buch.-Ham)最初是1985年引进于孟加拉国,具有生长迅速、适应性广和易定居的特点.秋茄(Kandelia candel(Linn.)Druce)是我国红树植物的广布种.而目前国内对无瓣海桑是否为入侵种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本研究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的繁殖体为研究对象,设计氮素(10、50、100mg/L)和重金属Cd(1、5、10mg/L)的双重胁迫模拟红树林生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氮胁迫下秋茄的生理响应及Cd 积累特征。
红树林是土壤碳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尚不明确红树林土壤固碳的关键调控机制。植物细根周转是土壤碳的主要来源,研究红树林细根周转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揭示红树林土壤固碳的关键机制和调控途径。对于成熟森林(平衡态),细根周转量可间接地用细根生产力估算,或者直接地用年均细根生物量和细根寿命估算。
本文应用资源一号02C 卫星影像影像(ZY1-02C)和实地调查红树林虫害状况,结合光谱与纹理特征,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广西铁山港湾的红树林虫害状况进行了估算,并制作研究区红树林虫害状况空间分布图,开发了基于ERDAS 平台的广西红树林虫害监测技术系统。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由于生长在高盐、高湿的生境,红树植物的水分利用特征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和微型气象站,在2014-2015年期间对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2°31N,114°0E)内的两种海桑属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的边材液流速率、蒸腾耗水量及液流速
团水虱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软甲纲(Malacostraca)、等足目(Isopoda)、团水虱科(Sphaeromatidae)、团水虱属(Sphaeroma)。团水虱在海产等足类中较为常见,淡水、半咸水、潮间带均有分布。目前,团水虱的爆发已引发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采用常规内生真菌分离法对湛江潮间带红树植物白骨壤、红海榄和秋茄进行叶面表生真菌和内生真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白骨壤叶片共分离到表生真菌17株,内生真菌11株;从红海榄共分离到表生真菌16株,内生真菌14株;从秋茄共分离表生真菌16株,内生真菌13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