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402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在煤矿水位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3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J402矿井水文监测系统是对水压(水位)和水温进行自动测量和记录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解决矿井水害防治.板集煤矿利用J402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对水文长期观测孔水位、排气泄压孔水位、主风井井筒水位进行连续地观测,获得了稳定可靠的水位数据,有效地控制了井筒清淤过程中避免巷道水压过大突然涌入井筒危害井下作业安全.实际应用表明: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及时、连续、准确地提供地下水位信息及其水量变化的信息,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其他文献
第四纪物质在其沉积过程种,因其中一些极微小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像一枚枚小磁针一样,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顺着当时地磁场磁力线方向作定向排列,并保留下这种特性,因此说沉积地层记录了地球当时的磁场方向和大小.(安芷生,1975)地球的磁场方向是:靠近地理南极为正磁极,靠近地理北极为负磁极.应用古地磁所做出的磁性倒转序列是一相对年龄表,它所提示的是年龄的新、老序列而不是该岩矿的具体年龄,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测年方法(
混杂岩广泛出露于造山带中,代表了一种可标示的地质单元。混杂岩包括不同时代及来源的岩块和泥砂质、蛇纹岩质基质,岩块嵌入基质中而使得混杂岩表现为地层的不连续性且具有混乱的内部结构,是构造、火山、沉积、底辟作用等或其相互作用的产物。混杂岩可形成于被动边缘、大陆裂谷、弧后盆地、弧前盆地、俯冲带和碰撞带等不同构造部位,具有多种成因类型。因此,研究造山带地层问题,应通过对造山带内混杂岩类型和形成过程,特别是俯
21世纪是海洋资源大开发和建设"和谐海洋"新秩序的伟大时代.海洋不仅是生命的发祥地,而且是人类的聚宝盆、交通大通道和地球气候环境的调节器.本文首先介绍了新中国海洋地质工作辉煌的成绩,其次介绍了海洋地质工作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与人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赋予海洋地质工作者以重大使命,然后介绍了努力开创中国海洋地质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翁文灏以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的身份介入国民政府对日秘密备战工作,在抗战期间多次进行谈判,长期的艰苦抗战,中国国力疲态尽显。翁文撷局长在其报告中不止一次提到战时生产的增加得益于美国专家的协助,这无疑为中国抗战事业坚持到最终之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文首先介绍了任湘积极推进铁矿勘查工作开展,是101地质队的创始人,第二轮《铁矿大会战))的总指挥,其次介绍了任湘探寻地热工作的新突破,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大力抓好城区地热勘查,扩大地热田范围等工作,然后介绍了任湘重视抓大项目的开发,如房山区石花洞开发研究工程、地质灾害的开发项目等,介绍了任湘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思想,为首都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活动构造研究是与地震灾害研究紧密相关的,其次介绍了中国活动构造研究的历史发展,然后介绍了《中国活动断裂》、《富蕴地震断裂带》等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分析了活动构造的深浅构造藕合关系及中国大陆最新构造变形和动力学,介绍了活动构造在新世纪以来的新发展。
为掌握煤层开采后顶板的破坏发育规律,通过构建相似模拟地质模型,采用直流电法对比、分析和验证煤层开采引起上覆岩层的破坏和运移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直流电法探测技术观测煤层上覆岩破坏规律能够较为清晰地观测顶板变形破坏过程,并能对影响工作面安全开采的顶板稳定性、煤层破碎性等特征进行辅助判定与解释,说明电法探测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覆岩破坏高度实测技术,因此具有极大的适用意义。通过测试模型实验研究确定了
文中利用UDEC软件对工作面开采导致的覆岩破坏及裂隙发育进行数值模拟,真实地反映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两带"发育特征,为工作面顶板管理与防治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软件适用于模拟采场覆岩破坏等大变形问题.走向上选取典型时间段研究分析,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上覆岩层在采动影响下会产生大量的离层和裂隙,岩体裂隙自下而上逐步发展。推进20 m后,上覆岩体发生首次垮落;推进60 m后,整个顶板垮落,裂隙
系统分析了毛乌素沙漠腹地煤矿区的含、隔水层地质特征及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并针对毛乌素沙漠地区浅部无有效隔水层、地表水与巨厚半固结含水层相互连通、补给的独特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煤炭保水开采的研究方向,为下一步该区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在调查潘北矿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析不同时期灰岩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根据C3Ⅰ组灰岩水位变化趋势,以及目前疏放条件,实现井田尤其是其西翼A组煤层安全开采仍需要经过漫长的疏放过程. 井田灰岩地下水位随矿井疏放水呈不同幅度下降,部分观测孔水位在放水试验阶段有一定起伏。因东、西翼补给与径流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加上区内控水构造影响,东翼灰岩地下水位降幅总体上较西翼大,且深部灰岩水位降幅较C3Ⅰ组灰岩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