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HIV感染现况及防制策略研究

来源 :纪念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创建10周年暨中国卫生检疫创建130周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东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况,评价业已采取的防制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1~2000年的常规监测和200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东莞市主要通过被动监测发现HIV感染者,且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66.99%,其中静脉注射毒品占56.52%;其次为性传播,占21.36%。目前东莞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制体系,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也正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结论: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也是处于防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建议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四种检测HBsAg免疫结合胶体金层析纸条的评估,提供科学选择依据。方法:观察比较外包装的区别,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评价外包装。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定值血清比较灵敏度,选用20份ELIsA检测HBsAg和HbcAg都为阴性的血清标本20份,进行特异性比较。结果:外包装混乱,批准文号、储存条件、有效期、说明书等多个要素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灵敏度都只有5ng/ml,特异性都是10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特点。方法:对44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表面抗原(HBsAg):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梅毒螺旋体抗体。分析HIV与HBV、HC
目的:掌握中国赴俄旅行人员发生死亡的特点和变化趋势,为旅行者提供科学的旅行建议。方法:对1999-2003年间经绥芬河、东宁、黑河、虎林四口岸入境的死者的死亡原因,按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例死亡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13:1;30-49岁年龄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69.39%,为高危人群;在死亡原因中他杀占55.11%,是最主要的死因;本次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监测体检和防制工作。方法:对2003年17,442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并进行了传染病监测体检结果分析。结果:共检出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595例,检出率为3.40%,包括HIV阳性1例,梅毒31例,肺结核5例,HbsAg阳性529例,HBsAg和HbeAg阳性29例。结论: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以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老年这一特殊人群中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在口岸对高龄人群提供相关疾病的旅行保健咨询,保护老年健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02年间来湖北保健中心办理出入境和涉外婚前检查的三类人群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测资料按年龄、地区、职业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在981人中共检出乙肝病毒感染者47人,感染率
目的:了解国际海员的HBsAg阳性率,提出对国际海员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国际海员三年的HBsAg阳性率进行卫生学统计和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2001年为7.69%,2002年为9.04%,2003年为9.74%。结论:国际海员的HBV携带率较高,应在国际海员中及时推广使用乙肝疫苗作常规预防。
目的:根据1999年7月15日收到的韩国籍“皇家”号轮在航行中转发的医疗电报,对其船员实施医疗救助;对船舶及其所载货物进行卫生处理。方法:在组织医疗救护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包括港区及在港船舶相关人员)、血涂片镜检疟原虫、特异性治疗、卫生处理等工作。结果:至1999年7月19日,“皇家”号轮本航次共发生5例疟疾现症病人;2例带虫者。全船17名船员血检,发现阳性血片7例,阳性率为41.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尖锐湿疣的流行情况,为口岸性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与体检相结合的方法,抽取2002年1月~2003年12月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为样本,进行尖锐湿疣的检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出尖锐湿疣感染者12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在20~56岁之间。结论:尖锐湿疣感染者增长迅速,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强调对于预防和控制尖锐湿疣的传播不但要加强宣传力度,
目的:为了解偷渡遣返人员的梅毒流行状况,为口岸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空港口岸1998-2000年,3,244名偷渡遣返人员实施梅毒监测。采用RPR试验初筛,TPHA试验确认。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48例,阳性率为1.48%。结论:提示偷渡遣返人员是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要加强偷渡遣返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目的:掌握四川地区出入境人员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对15,475名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梅毒初筛检测采用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确认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HIV初筛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认采用蛋白印迹法。结果:梅毒感染31例,HIV感染1例。结论:四川出入境人员梅毒的感染率较高,梅毒和HIV感染者主要为劳务人员。应加强对出